首页 > 财富 > 正文
重庆25个区县试点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
10-26 16:13:2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采用 “三通”新模式,打破人、财、技术等医疗流通瓶颈,从根本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召开的紧密性县域医共体建设助力健康扶贫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全市有25个区县试点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其中包括14个贫困区县,当地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通”指的是“医通”、“人通”和“财通”,该模式着力解决贫困区县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人才引进留住困难、发展缺乏资金等问题,在技术扶弱、智力扶贫、资金扶困等方面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贫困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该委把“基本医疗有保障”作为健康扶贫的主要内容,作为衡量“三通”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着力在医疗服务、政策措施和资金保障上建立长效扶贫机制。

具体来看,“医通”指的是医疗技术服务同质化,针对基层首诊能力弱,诊断和治疗技术与上级医院有差距的现实问题,我市对贫困区县基层66个首诊病种进行精准帮扶。试点以来,贫困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57个病种诊治能力实现提升,占全部首诊病种的 86.36%;各区县域医共体建成15个区域医学影像中心,90%的贫困区县开展远程诊疗,80%的二级以上医院实现预约诊疗服务,基本形成“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格局,避免了重复挂号和重新检查的现象,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人通”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患者流动起来,二是让医务人员流动起来。我市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建立医共体医保费用“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支付机制,引导患者“下转”。2019年,全市上级医疗机构下转患者48408人次,同比增长89.81%;下级医疗机构上转患者58029人次,同比增长28.7%。

“推动‘财通’,则是在激发内生动力和医共体运营上创新保障路径!”李畔介绍,针对贫困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体量小、底子薄、发展“无资金”的实际,特别设立“双资金池”,创新解决基层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问题。

“双资金池”分别指的是“基层卫生发展资金池”和“技术协作服务资金池”,它为基层硬件建设和医疗卫生技术下沉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基层卫生发展资金池”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偏远乡镇绩效补偿等支出。“技术协作服务资金池”则统筹用于人员上派下挂时,开展远程诊断、会诊、药学服务等费用。 “双资金池”为截至目前,全市“双资金池”筹集资金达7.26亿元;其中,彭水县试点5年来,基层卫生发展资金池共筹集资金5.3亿,全面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数字化设备配置,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我们将少生病作为防止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李畔表示,在“三通”建设的同时,建立医防融合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

据统计,2020年1-7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15%,贫困区县同比增长1.77%,高于全市0.62个百分点。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陈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