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三家运营商都基本冻结了4G网络的投入,新的投资可能都是投向5G。从4G换到5G,现在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基本上30个月左右老百姓才换一部手机。至少需要3至4年时间,我们才能把用户手上的4G手机换成5G。”12月28日,在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2020的平行分论坛上,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宏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运营商是否会在接下来今年面临4G与5G互相博弈的问题。
陈志宏说:“在用户侧我们不想让老百姓感到选择困难,4G、5G的流量定价规则是一样的,而且三家运营商在5G推出后,其实大规模降低了单位流量的资费,我们的定价参照4G定价略有下降。现在还看不到5G‘大流量’, 一旦出现‘大流量’后,一定会给出比较实惠的价格。”
陈志宏坦言,5年之内,4G网络不会退网,也不会有大的盲区出现,用户可以放心使用4G跟5G。对于运营商来说,运营两张网收益很难抵压力,希望在座的互联网企业能在To C端带来高并发、大流量的应用。
对于5G建设和应用落地方面有哪些难题,陈志宏在会上表示可以从四方面来看。
一是5G还没有全覆盖,在To C侧现在没有核心的应用,5G反应在消费侧只是带宽的提升,一些和消费侧相关的互联网企业在5G应用上的投入不大,包括游戏类。
二是在新基建中,5G起的作用绝不只是在消费侧,而是供给侧,5G To B应用的周期可能要2至3年,不是很快到来。比如工业生产领域,很多工业企业刚刚实现数字化,通过5G做工业控制的自动化,对其原有系统的改造投入是巨大的,而且每个行业之间还缺乏通用、可复制的平台型产品。
三是线上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核心是高速的网络能力和基于云的算力。5G的流量是4G的10倍,意味着5G算力的消耗至少是4G的10倍,这也是一个巨大算力侧的投入,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没有全国一盘棋的调度,会面临能耗的问题、投资的问题、芯片‘卡脖子’的问题。未来物和物之间的通信不可能基于简单的大数据技术去挖掘,而是通过AI算法来做。未来AI芯片的‘卡脖子’技术瓶颈突破了,能耗等各方面才能降下来。
四是通信与生产结合之后,车辆驾驶、工业机床等对于通信网络的稳定性的要求非常大,对于各家企业提供的安全责任界定也非常重要,在创新模式出现后,法律边界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但我们还是有信心,新基建开拓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这些问题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陈志宏说。
会上,陈志宏表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就5G基站共建共享展开合作,截止目前,中国电信的5G基站已经突破36万,其中自建的基站已经突破20万,和中国联通共享的基站16.2万,节省投资600亿元,日常运营费用节约超过60亿元。在大中型城市,以上海为例,上海电信跟上海联通建的基站数已经有1.5万站。
原标题:中国电信上海副总经理陈志宏:用户转向5G手机仍需3-4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