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两江协同创新区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国际征集活动举行专家评审会,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联合体、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等9家国内外一流设计机构,为两江协同创新区“共绘未来”。
四期创新空间:打造一体化科创会展标杆
据了解,此次国际征集的三个项目中,位于片区西侧的四期创新空间设计范围约20公顷,计容建筑面积约24万方,将承担两江协同创新区国际交流、科创展览等使命,以十万方级国际交流中心作为核心引擎,配套商业、办公、酒店及公寓等产品,旨在打造一体化精品科创会展标杆。
针对四期创新空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OOP HIMMELB(L)AUWolf D. Prix & Partner ZT GmbH、重庆通拓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以“两江智擎 | 慧见未来”为设计理念,提出“云享”方案,希望它成为协同创新区产业、人才、生活、生态“4个协同”的建设标杆。
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则建议,以交通串联空间、以⾏为构建场所、以建筑搭建舞台、以惊喜促进交流。该联合体介绍,“⼭城”重庆呈现出的复合、拼贴、包容的城市特质是他们此次设计最重要的核⼼价值。⾯对两江协同创新区整体规划的城市形态,他们探寻和表现场地中内在的功能逻辑和深层的⾏为联系。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DVA(BOISSESON DUMASVILMORIN ET ASSOCIES)联合体着力打造背山面湖的创新活力城市地标,围绕“创新客厅,山湖园城”协同共生理念,概念设计包括“中央广场为开放空间核心,立体步行为交往体系骨架,多元功能为复合交织内容,山城印记为组团形象统领”四大策略。
城市共享核:打造城市共享核
邻近轨道站的城市共享核设计范围约19公顷,计容建筑面积约19万方,以TOD模式打造,功能汇聚集中式商业、地标写字楼及精品酒店。未来该组团将成为片区交通枢纽,链接两江协同创新区与周边各区域往来,促进片区对外交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HAPMAN TAYLOR LLP(查普门泰勒)联合体提出,该区域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内陆开放门户,重庆智慧之城”的发展愿景,延续“山清水秀,绿色智能,开放共享,活力多元”的规划目标,着力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城市共享核的特色形象。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表示,以插件城市理论为原型,依托山水重庆生态特质,以中央共享环主插件为磁力点,嵌入办公聚落插件、商业单元插件、酒店单元插件、交通枢纽插件,通过PARK+TOD编织城市立体生活,搭载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形成插件式生态办公园区,打造集享精粹的“产城景”一体化新型科创办公交融体。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gmp International GmbH联合体认为,城市共享核位置承上启下,地块内设有轨道站和大型商业,是园区未来的核心地段之一。他们以“活力创芯”为理念,通过高效的交通系统对各个建筑进行有效划分,形成各个功能区域,在他们的设想中,建筑将如芯片一般成为区域内的核心,辐射并链接周边空间。
孵化加速器:以产业孵化为核心功能
位于片区东南侧的孵化加速器设计范围约19公顷,计容建筑面积约20万方,以产业孵化为核心功能,旨在以平台力量为城市培育孵化园区各大院校科研成果。该组团以孵化空间为引擎,配套以精品商业、生态办公空间及湖畔人才公寓,打造高品质产业生态圈。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凯达环球(亚洲)有限公司联合体介绍,他们希望创造一个“智慧环”,在园区内,串联起孵化办公和活力智慧服务;在园区外,连接每个地块的核心共享内庭并延伸至毗邻的湖畔、山脊步道和湿地公园,融入区域生态格局。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荷兰NEXT建筑事务所联合体设计的建筑呈群落式布局,根据场地“脉状”地形关系,顺应山地等高线衔接各功能单元,通过倚、借、卧、筑等处理手法,实现“山水相成、山屋互构”的一体化生成效果,场地空间关系呈现出“大地书写”般的巴蜀图语,建筑像植物一样在场地上依山就势地生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AS+P AlbertSpeer +Partner GmbH联合体以“叠带森林、城市聚落”为设计理念,他们认为重庆是立体山城、雾中江城,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文脉赋予了基地无可替代的“山-水-城-人”生态文化基因。
最终,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联合体,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胜选,并将具体承担四期创新空间、城市共享核、孵化加速器三个项目最终设计工作。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实习生 宋沁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