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权威专家支招“三端发力”全面绿色转型
09-27 07:36:01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消息,“实现碳中和,要从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固碳‘三端发力’”“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科技是重中之重”……

聚焦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双碳”目标,在中国科学院26日主办的2021年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来自能源、工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多位全球知名专家,分别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化利用、新能源与储能、工业过程降碳、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生态系统碳汇以及能源政策等方面献言建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院士作主旨报告指出,碳中和目标对科技界提出了新考验。实现碳中和,要从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固碳“三端发力”,“技术为王”是鲜明特征;要从“引进、吸收、再创新”的传统创新模式向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转变,勇于针对未来需求,主动开展有较高失败风险的探索。

他强调,要“一盘棋式”组织全国研发力量,建立技术联盟,开展技术攻关,支撑产业先进性,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力。同时,要与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相结合,通过生态建设提升中国固碳能力;要深入研究碳排放相关的核心科学问题,争取“固碳量”和“碳中和”的话语权;要关注并算清全球以及各国的“收支账”,为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和谈判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院士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涉及能源结构、工业交通、生态建设等各领域,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其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国科技界要拿出一张路线图,解决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问题;提出一批新理论,突破降碳固碳的原理问题;攻克一批新技术,解决减排增汇的工艺和装备问题;记好一本收支账,解决碳源碳汇的监测核算问题。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院士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工业转型是关键,需要实现能源和产业结构系统性变革。一要有序减碳,确定碳排放的顶点和峰值,从国家层面研究能源结构;二要大力发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促进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三要树立全民低碳意识,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四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科技合作,主动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共促世界可持续繁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源头以风光等新能源为主,多元能源发展和协调互补,输送侧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配电网,使电网可观、可测、可控,并提升电网的灵活性;结合物理、化学储能(热)及氢能技术,强化“身边取”和“分布式“能源方式提高中东部地区能源自给率,并以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灵活性资源,形成安全、可靠、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提出,“双碳”战略是系统性工程、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科技是重中之重、能源新技术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节能降耗是减排第一要务、煤炭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是中国主体能源,但需与其他能源协同共济。同时,也要警惕非系统减碳操作引发的系统性破坏,急功冒进减碳操作引发的经济刚性破坏,时时、事事、处处减碳操作引发的社会不公,无视“双碳”科学性的“摊派式”减碳以及西方利用不对称的“双碳”问题遏制中国发展等系列风险。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刘中民院士提出能源低碳转化路径方案称,通过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低碳化智能化多能融合等路径可实现能源低碳化发展。他透露,中科院能源基础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多项技术示范落地,如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第三代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乙醇、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百兆瓦级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张家口黄帝城小镇100%可再生能源示范、液态阳光燃料合成等。

原标题: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权威专家支招“三端发力”全面绿色转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