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凡是中国人都得挨打”——一个大清外交官在美国为此自杀
07-14 09:15:04 来源:扬子晚报

“一个把辫子像牵狗绳一样栓在栏杆上的那个人,是中国(清政府)的外交官。”近日,《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在采访中讲述的外交屈辱,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张永新谈到《觉醒年代》“巴黎和会,三位外交官求告无门”那场戏时说,他为了启发演员,曾在片场讲述了一件发生在1903年的外交屈辱:

当时,清政府的一位外交官名叫谭锦镛,因为扎着辫子,在旧金山被美国警察殴打,辫子像牵狗绳一样被拴在栏杆上,还被扣上手铐押到警察局,是当地一个华裔商人出了重金将他赎出来。后来这位外交官,在旧金山大桥跳水自尽。

张永新提到的这件外交屈辱事件发生在1903年8月13日,当时,时任中国驻美公使馆陆军武官的谭锦镛奉公使之命,从华盛顿来旧金山处理外交事务:

办完公务,天近黄昏,他走在一座大桥上。一个美国警察与他擦身而过,出言不逊:“中国人,黄猪!”并抬手掀掉他的帽子肆意侮辱:“哈哈,长辫子,猪尾巴!”谭锦镛强压怒火,拾起帽子,用英语说:“请先生自重,中国人也是人!”“中国人是人?”美国警官嚎叫着打了谭锦镛一记耳光。

谭锦镛忍无可忍了,当即回敬了这个家伙几拳。

不料,这家伙吹响警笛,招来几个巡警,将谭锦镛按倒在地,一阵毒打;打完后,拖到桥下,将他的辫子缚在篱笆上示众,百般戏弄侮辱。然后,将他扣上手铐,押进旧金山警察局。谭锦镛出示使馆武官证件后,美国警察狂叫:“凡是中国人都得挨打,谁也破不了例!”

折腾到深夜,一位当地华侨商人花钱疏通,谭锦镛才被释放。谭氏受尽屈辱之余,愤而投海自尽。(《历史学习》1990年第3期)

据说,在谭跳水自尽时,那位华商正在他的身旁边,但没有阻拦他。为何会没有阻拦?张永新解释说:“可能他更能理解一个外交官心中不仅仅是屈辱,而且是绝望吧,对自己国家的绝望。”

驻美公使梁诚得知此事后极其悲愤,他在回复旧金山领事钟宝僖时说,“督各商查确取证,带同各商,谒商领袖领事后,知照各领,力争。”梁诚将此事诉之于各国领事,公之于众,争取舆论的支持,与旧金山领事和华人一起就此事进行抗争。

但弱国无外交,美国竟不予理睬。

谭锦镛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大哗。梁启超愤懑之极,振笔挥毫,写了三首绝句,其中两首如下:

丈夫可死不可辱,想见同胞尚武魂。

只惜轰轰好男子,不教流血到樱门。

国权坠落嗟何及,来日方长亦可哀。

变到沙虫已天幸,惊心还有劫余灰。

他一方面对谭锦镛义不受辱的民族气节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对他未能血战沙场、抗敌御侮感到惋惜。

在谭锦镛义不受辱投海自尽两年后,即1905年秋,申报馆刊行了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名《苦社会》,书里也讲到了谭锦镛事件。

《苦社会》讲述几位苏州人离开故乡,先到上海后赴秘鲁,再至旧金山,辛苦讨生活的故事。尤其是在旧金山经商时,亲历排华浪潮的步步高涨。谭锦镛事件,正是发生在此之际。

在小说中,谭锦镛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就招来了祸端:那天,他在使馆门前徘徊赏月,“仰视天空,月轮圆满,罩住了大千世界,一片白光,徘徊顾盼,半晌不忍就走。忽然前面闪过两个人影,前头走的象似中国人,到了转弯处,隐隐约约望见搂在一块,作耍一会,又有咕咕呱呱的笑声。谭随员只微微咳了一声嗽,就听笑声停住,转眼走来一个巡捕,喝问道:‘半夜三更,站在这里做什么?一定是个歹人!’”

这当然是小说的铺陈。但谭锦镛被毒打、示众却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无法确知《苦社会》作者究竟是何人,但从序言中知道,他是一位旅美人士,在美国写就该书,邮寄至上海出版。

同样,我们目前对谭锦镛也知之甚少。在搜索史料时,记者发现,谭卓辉先生称谭锦镛为曾伯父,他于上世纪50年代初赴美,在纽约经营四时花铺。他曾向来访者透露,谭锦镛为清光绪(1898年)科进士,钦点蓝翎侍卫,闻名梓里。谭卓辉先生于1934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市附城镇白水乡永华村,以此推论,那么,谭锦镛也应当是广东台山人。

这段屈辱的历史令网友心痛。有网友表示“世上的公道从来都是用命挣来的”,只有自己的强大才能带来公道。今日不同往昔,也有网友分享新中国的外交风采,尤其是面对美国的讹诈和威胁时。

曾在外交部工作的李景贤,在《回首前行路——前驻俄罗斯使馆公使半个世纪的亲历亲闻》一书中回忆,1956年,面对当时美国的威胁,陈毅召开记者招待会,正是在会议上,他说出下面这三句铿锵有力的话:

——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十六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但我儿子会看到。他们会坚决打下去的!

——请记者不要以为我陈某人是个好战分子,是美帝国主义穷凶极恶,欺人太甚!

——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销!

李景贤写到:这几句传颂了将近半个世纪、大长中国人民志气、掷地有声的硬话,被誉为这位诗人外长“铁铸的诗句”。

资料来源:

1.《“一个大清外交官在美国自杀”,网友意难平》,《环球时报》2021.7.8;

2. 《生活的浮思》,梅逸民 梅志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05;

3.《早期美国华人文学研究》,盖建平,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04;

4.《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论和诗歌创作》,连燕堂,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集1986;

5.《美国媒体视角下的驻美公使梁诚》,周敏,五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1;

6.《回首前行路——前驻俄罗斯使馆公使半个世纪的亲历亲闻》,李景贤,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10。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