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大历史|北宋特务机构“皇城司”,为何没有存在感?
2022-06-12 11:30:13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在近日热播剧《梦华录》伊始,男主以“皇城司指挥使”的身份闪亮登场,赴江南探查“谶语”一案,并与女主相遇。这让许多对宋朝历史不太熟悉的观众摸不着头脑:听说过三司,听说过提刑司,这“皇城司”,是个什么司?

剧中对“皇城司”的介绍。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从哪里冒出的“皇城司”

乍一看“皇城司”这个机构名称,委实让人有点不知所云。“皇城”“司”,按字面大概就是设在皇城的一个司,这样解释未免有一些废话文学。事实上,细察其发展历程和职能,就会发现这个解释虽然废话,但也最准确,因为实在太难给这个机构一个更明确界定了。

皇城司,宋朝的宫廷侍卫机构。按照《宋史·职官志》中介绍的职能,这个机构“掌宫城出入之禁令”,类似于皇城的看门保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叫宫门司呢?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城门。来源/故宫博物院

因为皇城司的工作,绝不仅仅是城门守卫这么简单。宋代立国初年,因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兵变上位,故而十分惧怕自己的臣子也依葫芦画瓢,来一次“黄袍加身2.0”。为了监察臣子尤其是武将行踪,他仿照魏晋时期的校事、唐代的不良人,建立了自己的特务监察机构——武德司。

武德司,一听名字就很有“武德”。事实也确实如此。发迹于唐、盛行于五代的武德司,是重要的帝王内侍机构,为帝王“耳目之司”。其长官武德使,向来由皇帝亲信担任,在协助皇帝清剿权臣、控制朝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五代后期,随着皇权衰落,武德司也渐归于沉寂。宋太祖重新建立武德司,自然也是想让其承担曾经维护皇权的使命。因此在建立伊始,宋代武德司便是一个权力极大、独立于朝廷监察体系之外的特务机构。

这种特务机构自然是很难得人心的。武德司每至一地,无不引起当地官民的反感和恐惧。加之宋初武将势力逐渐衰落,武德司一时失去了主要的监察对象。正巧太平兴国五年(980),武德司又卷入了一桩走私竹木的丑闻。如此种种,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产生了取缔武德司的想法。太平兴国六年(981),武德司被并入看守宫门的“皇城司”,宋代纯粹的特务机构在名义上被消解了。

宋太宗立像。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一切只是掩饰。宋朝皇帝不会放弃特务这一维护自身统治的利器。早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便已开始利用皇城司中的“期门卒”侦查漕运的事情。到了武德司被废时,皇城司早已成为成熟的后备机构。宋代的特务政治依旧换汤不换药,就连原本的武德司长官刘知信,也只是原地改了个名头,变成了“皇城使”。曾以“武德司”的名义存在的宋代特务,便这样借着“皇城司”这个宫城保安的名头,完整地延续了下来。

十处敲锣,九处有他

明面上,“皇城司”的职责只有看门,但在接手武德司的职能后,皇城司的业务范围迅速拓展开来。

首先,皇城司是一个集缉捕、审讯、定罪、收监于一身的综合型执法机构。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仁宗年间,时任皇城司长官的王遵度收到一则称商人张化为契丹间谍的情报,便立即组织人手将其抓捕,并且在本衙内进行审讯,还牵连了很多人。

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犯人的审讯理应由大理寺完成,案卷需交由刑部复核,这一过程还要受到御史台的监督。而在张化一案中,全然没有其他司法机构什么事,甚至连公文也由皇城司的属官一手操办。好在这桩案子因为闹得太大,惊动了仁宗,下令命御史李紘复审,张化等人的冤屈最终被洗清。但是,闹出如此冤案的王遵度,最后受到的处罚不过是“降为曹州都监”。那么,在更多不为史书所记载的角落,手握如此巨大且不受监察的执法权力的皇城司中还有多少冤案,便不得而知了。

当然,皇城司也并不是整日无恶不作。作为一个特务机构,又处于边患久悬的宋代,皇城司自然也要承担起对敌国同行“内卷”的重任,因此也是宋朝的反特务机构。我们曾在“三国间谍”中说过(更多详细介绍可见:三国情报战:真实的魏蜀吴间谍都在干什么?),因使者粗心,司马懿轻而易举地套取了诸葛亮的健康情况。为防止类似失误发生,宋朝每次向他国派遣使者时,都有皇城司人员随行监督,既要保证外交官在他国言行得当,不落大国风度,也要保护外交官不被他国反间,套取情报。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皇城司权力太大,正使们往往不敢得罪,对其言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些皇城卒平日在皇城司不过是个下级跑腿,出使时却势凌正官,又无人辖制,更是“放飞自我”,“入界以后,恣情妄作”,搞得影响极差。至南宋时,再有对外交涉事宜,便只派皇城司的高级长官,也就是“提点皇城司”作为副使随同了。

在他国使臣前来时,皇城司也会对其进行监视。来源/电视剧《大宋宫词》截图

相比于其他朝代的同行,皇城司的一大显著特点,是监察经济的工作占据了极大比重。宋朝商业非常繁荣,而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打击经济违法、维持市场秩序,便是促使商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工作。宋朝统治者在这一方面绝不含糊。

宋太祖时期,京师的粮食极大依赖江南供给。后来,为防止有人从中渔利,宋太宗不仅派出了专人管理漕米,还令内宫太监监督。如此犹嫌不够,时不时还让皇城司便装出巡,打探漕运是否正常、漕米是否被克扣。宋代曾有禁令,禁止用金线做衣服(销金为衣),这一禁令的执行情况也由皇城司负责探查。至于皇帝的个人金库,更是由皇城司一手负责财货出入,断不容其他人插手。

除了这些正常工作,作为皇帝的亲从,皇城司偶尔也需要“不务正业”。宋真宗酷好修道长生,十分喜欢臣民向其进献“祥瑞”。一日皇帝做梦,梦见有神人前来,告诉他如果建一个月的黄箓道场,就会有一本名叫“大中祥符”、共有三篇的天书从天而降。皇帝梦醒后,立即将这个奇妙的梦分享给了自己的辅臣,还真的准备了自己的祭祀道场。一月后,便有皇城司来报,左承天门屋南角果然出现了一片黄帛,扯都扯不下来。宋真宗自然大为惊异,恭恭敬敬地亲自去了承天门,反复向这片黄帛下拜,这才命人取下。只见黄帛上写的是:“赵受命,兴于宋,付于冲。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简单来说就是大宋天命所归,宋真宗是大宋的天选之人,只要居正守常,就可延国祚于万世。虽然在宋真宗的梦里,这本“天书”应该有三篇,但是要让皇城司的武官们连写三篇歌功颂德的小作文,实在有些为难。这样的吉祥话,大概是皇城司能想到的极限了。好在宋真宗的要求也不高,遇见这样的大“祥瑞”已经让他高兴不已,不仅派官员奏告天地以示感谢,还将自己的年号改成了“大中祥符”,似乎连他自己也忘了问问仙人,剩下的两篇天书在哪里。

影视剧中的宋真宗。来源/电视剧《大宋宫词》截图

最没有存在感的特务

从史料中看,皇城司似乎也做了不少事情,但为什么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如此之低?尤其与后代鼎鼎大名的锦衣卫相比,它几乎像是穿了隐形衣,堪称“最没有存在感”的特务机构了。为什么同样是特务,锦衣卫可以在明代历史中翻云覆雨、搅弄风云,皇城司却好像从宋代历史中隐身了?

这还要从两代统治者的态度说起。宋代统治者最畏惧的并不是文官,而是武将。对于武将统兵割据的恐惧,深深刻在了宋王朝的血液中。在这一思想下,朝中文臣并不是宋代皇帝的对手,反而是用以制约武将、“共治天下”的帮手。因此终宋一代,对文人士大夫都采取了宽和政策,“不杀士大夫”更是被写进祖训,规制着一代代的大宋天子,即便宋代大臣被皇城司刺探出有违法行为,最多也只是被贬官。而明代不同,明太祖朱元璋似乎对官吏有一种天生的反感。锦衣卫的监察对象,直接指向朝中诸公。明初掀起的蓝玉、空印、胡惟庸三大案,随处可见锦衣卫暗自刺探、逼供诬告的身影。因此,宋代的文人士大夫虽也讨厌特务,但无需多分给他们眼色;而明代的文臣则无一刻不活在锦衣卫的阴影下,自然对其尤为重视。

锦衣卫在看着你。来源/电影《绣春刀》剧照

其实,从这两个机构原先的职能也能看出,皇城司在参与政治上天生具有劣势。明代锦衣卫原是一个礼仪机构,皇帝朝会、祭天、出巡等重要场合,都需要其执掌仪仗,这便具有了参与政治的先天优势。朝臣与皇帝的每一次见面、汇报政事,都逃不过身旁举着仪仗的锦衣卫的法眼。而皇城司最开始的职责是宫门禁卫,他们特务职能的延伸只能靠盘查进出宫门的人群,并不能像锦衣卫那样直接深入政事处理的中心。虽然都是特务,起点不同,当然也会造成发展路径的不同。

统治者没有对其多加庇护,自身又不具备影响朝政的先天优势,皇城司在规模和建制上,自然不能与锦衣卫相比。在明代,锦衣卫指挥使必须由勋贵或外戚统领,官级先是从三品,后调为正三品。看起来品级好像并没有特别高,但身为勋戚,自身至少有伯以上的爵位,早已独立于官员阶品之外,便是加了正一品衔的内阁大学士们,也绝不敢在这群爵爷面前托大。而皇城司最开始的长官皇城使,品级仅与郎中相同。这一品级实在算不上太高,史书中记载“降为皇城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一官职后来逐渐成为阶官,真正管事的长官,先是“勾当皇城司”,后至徽宗朝,随着皇城司权势的扩张,才逐渐往上添加了“提点皇城司”和“提举皇城司”。

也是在徽宗朝,开始以亲王任“提举皇城司”,皇城司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此之前,皇城司的长官皆由武官或内侍充任,二者之间并没有数量和时间上的压倒性优势,基本算是对半开,并不完全像明代东厂那样是纯粹的宦官爪牙。而在仁宗朝,曾下明旨禁止“前后都司押班”,也就是宦官中的高级官员任皇城司事,这又与后代东厂头目多为高阶太监不同。赴任皇城司的武将,级别也多限制在五六品之间,最高只到四品。到了南宋,皇城司长官的官品才被不断刷新,高级宦官不得掌管皇城司的禁令也一再被打破。

《梦华录》的故事尚处于北宋,还不是皇城司最高长官的男主顾千帆,品级大约也不太高。在剧中,顾千帆曾对女主说:“东京居,大不易,万一你要出了什么事,可能连我都未必护得住你。”这大概不是谦辞。

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官小而力微的皇城司,在宋代其实比较“卑微”。宋太宗淳化年间,皇城司派手下去下畿县刺查民情,所到之处一片民怨沸腾、鸡飞狗跳。当时还十分年轻的县尉王彬丝毫不惧,果断出手,将这群为祸四方的皇城卒抓捕入狱,严加审讯,逼其吐出侵吞百姓的财产。面对王彬的雷霆手段,宋太宗也没有包庇自己的亲信,而是下诏命今后皇城司不得再出京城。皇城司便真的只成了“皇城里的一个司”。虽然这并不代表日后再无皇城司出没地方,但仅仅是这样的表态,也是不可能在锦衣卫遍布各处、还能合理合法设立衙门的明朝见到的。

无论如何,特务都是政治生活中的一团阴影。再没有存在感的特务,也会遭人厌烦。宋高宗登基后,为了防止民众对自己得位的议论,曾大肆派皇城司抓捕妄言的群众,南宋皇城司迅速膨胀、为祸四方的大幕由此拉开,并直接延续至明,成为锦衣卫横行的先声,特务这个潘多拉魔盒,终究还是被打开了。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撰.宋史 [M].北京:中华书局,1977.11

[2](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 1-7[M].新华书店, 1957.11.

[3](宋)李焘撰.上海师大古籍所,华东师大古籍所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 [M].北京:中华书局,2004.9

[4]宋鑫鑫.两宋皇城司职能探析[J].才智,2009(01):209.

[5]汪辉.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D].河南大学,2005.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