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四川省发布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常住人口达2093.8万人,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581.9万人,成为我国第四个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
5月28日,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学义向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表示,人口因素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要素,2000万级常住人口规模必定对成都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劳动力将更丰沛,市场规模效应更强,消费空间更大”。
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四川省人口学会秘书长蒋华称,如何逐步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将是成都战略决策中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四川省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图片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成都人口增加因素:区划调整、外来人口
5月2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数据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达到2093.8万人,较2020年成都市政府公布的常住人口1658.1万人,增加了435.7万余人。
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四川省人口学会秘书长蒋华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成都市人口一年内较快增长,首先是因为行政区域的调整。2020年4月28日,成都市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东部新区,简阳市所辖的15个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被划为成都东部新区。这一行政区划的改变为成都市带来了部分新增人口。
“四川人口向成都集中,不能简单地视为省内人口流动。”新京报智库成员关不羽认为,“目前流入到成都的部分人,很有可能是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返川人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西部地区人口数量上升0.22个百分点,从“六普”时的下降1.11个百分点到现在“扭亏为盈”,且带有明显上升趋势。关不羽认为该趋势体现了当前我国人口有“向东去”和“向西去”的分化。
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学义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人口因素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要素,2000万级常住人口规模必定对成都未来发展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巨大影响。
王学义称,人口人才的规模性集聚,奠立了经济发展坚实的人口基础,意味着劳动力更丰沛,市场规模效应更强,消费空间更大,人口数量红利与人口质量红利并举的条件更成熟等。“这将使成都在‘双循环’发展战略格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人口规模性综合效应得到有力释放。”
▲王学义分析,成都市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特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图片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人口结构型问题凸显,需重点关注质量红利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成都市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特点。
2020年,0-14岁少儿人口占比13.28%,同比有所下降,但与2010年相比上升1.7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占比68.74%,与2010年相比,下降幅度达到了4.86个百分点。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接近14%的深度老龄化水平达到国际标准。成都有12个区域进入深度老龄化,而其中有9个区域都处于郊区新城。
王学义表示,成都市呈现出的人口结构特征,对人口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育、劳动力资源配置、应对老龄化等问题来说都是挑战。
“全市劳动力紧缺将是影响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蒋华称,成都作为迁入人口增长的核心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增速的下降,势必会影响成都劳动力人口的有效供给,“如何逐步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是成都战略决策中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蒋华认为,如何应对老龄化将是成都在未来20年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作为主要战略任务来推进养老体系的建设。
“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新的机遇。”蒋华称,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535万。“全市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有利于未来发展中,成都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新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本保障养老体系的建设。”
▲2021年4月,成都首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已开放,2021年成都将建成2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辐射周边,成都如何提升整体区域发展
四川省21个市(州)中,成都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但其余市(州)常住人口均在600万人以下,全省人口进一步向首位城市成都聚集。
王学义称,成都市首位度提高、极核效应增强,符合世界超大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规律,可以释放和拓展城市发展张力,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形成新的城市带或城市群,而新的城市带或城市群又逐渐产生新的城市带或城市群。目前,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格局,就是首位度提高的效应结果或效应反应。
王学义介绍,只要政策介入到位,成都市首位度不断提高对四川省整体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形成四川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动能,提升四川经济发展能效和能级,进而有利于构建打造“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以及“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良性循环新格局。
蒋华则持有不同的观点。“全省人口进一步向首位城市成都聚集是一种‘虹吸效应’。成都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吸引周边城市人口、资源不断流入,如果四川整体的产业功能分区不能做好,虹吸效应将进一步增强。”
王学义认为,增强成都城市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将面临来自于人口人才结构性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提升成都城市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的重点,主要在于促进人口功能与城市功能、产业功能协调优化发展。
王学义表示,“十四五”时期,首先要顺应人口、经济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持续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11+2)人口集聚态势,进一步稳定提升中心城区的能级水平,保障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产业功能、人口功能的协调优化。
其次要通过进一步调控特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人才、资本、服务资源等政策,实现中心城区城市能级升级。同时,统筹技术、产业、公共服务、就业等向郊区新城同步扩散,推动更多城市成为城市产业协同与区域协同的新的重要承载体。
第三,推动产业纵向和横向分工相结合,通过产业结构、功能在城市的优化布局推动就业结构和空间优化,实现“以产带人、以业留人、产随人走”。
四是推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三城三都”及世界级公园城市建设等提质升级。
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实习生 冷宇 陈芷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