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采集、骚扰电话、APP授权,不经意间个人信息就被他人收入“囊中”。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正式实施。
10月28日,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全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白皮书》及典型案例。苏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勇向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表示,案件数量增长快、涵盖范围广已成为此类案件的显著特点。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专门设立公益诉讼条款,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对于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在苏州检察机关公布的典型案例中特别提到,滥用和违规使用个人信息,也将被列入处罚序列。
▲10月28日,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发布全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白皮书》。图片来源/苏州检察
非法使用学生信息 两机构被罚5万元
2019年,许某某未经学员同意,将其在某教育培训机构工作期间获取的学员个人及其家庭信息,提供给甲教育培训中心工作人员金某某和乙教育培训中心工作人员陈某某,用于广告营销和招揽学员。经查,许某某非法提供的上述个人信息共计11226条,内容包括学员姓名(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家长联系方式、出生日期等,给广大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苏州检察机关在办理该案件时发现,甲乙两家培训机构均知道信息系其员工非法取得。两家教培中心虽然经刑事侦查不构成单位犯罪,但已触犯相关法律规定,应当对其员工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承担责任。
2021年3月3日,苏州检察机关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诉前检察建议,4月28日行政主管部门对甲、乙教培中心依法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各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李勇介绍,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已成为苏州检察机关的常态工作,2020年以来,苏州市检察机关已受理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线索71件,立案72件(含直接立案)。
▲2021年以来,苏州市检察机关受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大幅度增长。图片来源/苏州检察
此外,全市检察机关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对辖区内6646家互联网服务相关公司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其中影响较大的40余款手机APP进行重点监督检测,共计排查出20多款问题APP,及时督促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
其中,2021年3月,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市开展了集中整治售楼处违规利用人脸识别系统侵犯消费者个人敏感信息的专项行动。10月,围绕手机客户端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泄露公民个人敏感信息以及办理相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等开展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
▲《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白皮书》中的案件范围占比情况。图片来源/苏州检察
盗取个人信息开始向未成年人、老年人蔓延
据当天发布的《白皮书》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苏州检察机关受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数、立案数、履行诉前程序数、起诉数较去年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
在近两年办理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件中,受案范围从较为单一的公民个人信息窃取、注册信息的倒卖、个人信息的隐匿性处理不当等问题已扩展到大数据时代下的手机APP侵权、人脸识别违规采集等新型侵害案件。
李勇称,在办案中检察机关还发现,近两年以来被侵害主体呈现出从中青年群体向未成年人、老年人两端蔓延的趋势。
此外,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愈发成为下游违法犯罪的基础性行为,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敲诈勒索犯罪等已经从单一的点对点式侵权向点对面式侵权转变,以侵犯公民群体个人信息为中心的违法犯罪产业链逐渐成型。
对此,在即将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得进行大数据杀熟,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违法者最高将会受到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
对于苏州检察机关如何利用公益诉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李勇表示,苏州检察机关将从互联网、大数据线索发现平台拓展线索来源,推进个人信息常见违法点筛查、行动轨迹违法定位等场景应用和数据建模,延伸拓宽办案实效。并加强与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协作,建立线索移送、共同调查、数据共享、联合行动等机制。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