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游评论 > 正文
上游评论:被拐儿童家庭团圆后的“下半场”,同样需要多方保驾护航
07-13 15:36:09 来源:上游新闻

7月13日,在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下,山东的郭刚堂夫妇终于见到被拐24年的儿子,两名嫌疑人也被警方抓获。

漫长的24年,发生在郭刚堂身上的故事太多:他骑着摩托车辗转全国多地、跨越数十万公里寻找儿子,同时积极参与打拐志愿活动,将搜集到的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安机关……2015年,以郭刚堂为原型,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上映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郭刚堂夫妇找回儿子,可以说是中国打拐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早年,受制于侦查技术等因素限制,一些被拐儿童案未能及时侦破。随着科技发展,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后,大量被拐儿童得以与亲人再见,公安部门也践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这里,我们要为辛勤工作的公安民警点赞。

大量被拐儿童重归原生家庭,一个新课题也需得到关注:如何让被拐儿童家庭在骨肉团圆后,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人们普遍相信并希望,被拐儿童和家人在团圆后,会快乐幸福生活下去。然而,现实并非都会让人满意。

孩子被拐,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关系角度,还是家庭成员的心理层面,都是一场灾难。

现实中,站在孩子角度,被拐时往往年龄较小,对早年记忆模糊不清,有的孩子被拐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在如此漫长的时间洪流中,被拐孩子与原生家庭在情感、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现实程度的割裂,尤其还牵扯到他与养父母、亲生父母关系处理等问题。

对失孤父母来说,因长期执着找孩子,如今孩子找到,往往急于补足对孩子的情感亏欠,所做的过激或过度压抑行为,往往会让孩子无法适应,有时会适得其反。

因此,完全指望被拐孩子、原生家庭及寄养家庭去自我修复处理心理、社会认同等关系,未免要求太高。所以,如何解决被拐儿童及家长的身心创伤、如何让被拐儿童健康平稳地回归原生家庭等问题,急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现实中,无论是学界还是实践层面,人们往往将关注重点放在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等法律课题上,在心理和社会学层面,也需要对失孤家庭进行关注。

公安部门找回被拐儿童、让失孤家庭骨肉团圆,这只是走完了打拐工作的“上半场”。民政部门、妇幼保护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等机构需要及时加入进来,积极解决“被拐儿童家庭团圆后社会再适应”等问题,做好被拐儿童家庭“下半场”文章,也是当务之急。

上游新闻 贾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