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画作在纯色的展墙上一字排开,这是司空见惯的画展;挥毫泼墨、翰墨飘香的,是洋溢着浓浓中国味的书法展;而这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场真有点颠覆大家惯常印象的媒体大展——5月20日下午,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的视听阅览室里人头攒动,由该校文学与新闻学院带来的“万物互融”首届融媒体新闻作品展在此正式揭幕。
同学拿手机扫码查看参展作品
本次展览有两大特别之处。首先,现场一字排开的并非一件件已经完成的艺术作品,而是十余幅以创作者团队为主角的海报,观众拿出手机扫描其中的二维码,一件件包含了图片、视频、朗诵音频和文字的融媒体新闻作品就会“跳”入眼帘。这是知名作家、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红尘,带着学生们开全市之先河,在新闻传媒教学上的一次全新尝试。
包括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内,很多人知道红尘这个名字,都是从她作家这个身份开始的:无数人跟着她的笔和脚步“丈量”过尼泊尔、仰望过珠峰。但这样的酷劲也容易让人忽略她的另一重身份,作为资深媒体主编,她还是重庆工商大学讲授新闻传播课程的教授。本次揭幕的“万物互融”首届融媒体新闻作品展,就是她作为教授最新“折腾”出的成果。
“都知道去年北大的流浪猫火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校园里也有,同样也有一群在默默关注、关心着它们的人……”扫过现场的二维码,《我们只想和这群流浪猫虚度光阴》这样一个标题跳进了记者的手机。排在前面的视频短片中,“小黑”“大橘”等等重庆工商大学校园里的流浪猫逐一亮相不说,学校流浪猫救助协会的负责女孩张兴甜还把它们的日常来了一次如数家珍。
页面往下滑,张兴甜和同伴给长了倒睫的“大橘”上药的现场图片又扑面而来。而在文末,有关这单报道的朗诵音频,可以点开就听。“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同时音频也不少!”在现场,负责这门新课程教学的红尘很是激动地告诉记者,这就是自己心目中融媒体新闻报道该有的样子。
红尘笑言本次参展作品几乎都是“磨出来”的
“学生一共是77个,整个课程包含了32个课时,最终我们的‘小朋友’们就做出来了大家现在看到的24个融媒体作品。”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红尘说,由自己设计、讲授的这门课程正式名字叫《融媒体新闻报道实务》。本学期在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正式开讲之前,重庆的高校还没有类似的专门针对融媒体的课程,自然也就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案可用。为此,红尘光是讲稿就写了15万字。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本次展览的开幕现场,还是在采访中,红尘都喜欢笑眯眯地称呼学生叫“小朋友”。在她看来,开讲这门新课既是一个自己和学生相互较真的过程,也是很特别“好玩”的经历。
从前期选题策划,到拍摄、写作、剪辑、编排,每个小组的内容都是由红尘亲自把关。曾经的媒体主编经历也让她从设计选题上就显现出了精到之处。除了校园里的流浪猫和关注它们的人,工商大学背后山上早已久负盛名的“梦泉”,学校附近邓超录制综艺时去吃过的包子店等等,就在学生们身边、满满都是烟火气的人和事,都成了学生们练手的素材,甚至还有作品关注到了藏在重庆著名旅游打卡地洪崖洞里的老年人相亲派对。而这32个课时上完的全过程,也有一个小组把它制作成了一个同样兼具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融媒体作品,放到了本次展览中。
“可以说,我们现在所有的阅读都可以在移动端完成了,文字、视频、音频、新闻图片变成了一个集成体验。这样的多媒介元素阅读体验就是融媒体的实质。”谈到开设这门新课程的初衷,红尘说,在这样的媒介变化之下,自己发现日常教学、书本上的东西和实践(在移动端上呈现)之间是存在一个沟壑的。
红尘希望《融媒体新闻报道实务》可以填补上教学和实际运用之间的沟壑
于是,红尘就开始考虑是否可以按现在融媒体新闻发布的要求来要求孩子们。“这门课程从构思到申请前后花了差不多3年时间。”红尘说,最后开设的32个课时,其实还是不够的。“我和‘小朋友’们几乎天天在一起,就像一个超级记者团队,”红尘说,这一番“折腾”下来,自己感觉学生们在实际操作方面,依然有提升空间。“比如,现在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看着简单,一刷几秒钟就过去了。事实上UI(界面设计)也是一种审美,在标题上怎样抓人等等,都是需要很多经验积累的。”
同时,红尘还笑着坦言,本次作品展中的参展作品都是“磨出来”的。在过往新书签售时大多是一副乐呵呵样子的红尘也直言,“(这门课)上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也有互‘怼’的时候。我让他们去补拍一些镜头、素材的时候,他们也有不情愿,直接回‘怼’我的(笑)。”同时,红尘说,“万物互融”也是一个自己和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做视频过程中,像特效我不会做,我也第一时间向他们学习。”
这样“磨出来”的作品最终让红尘感到了骄傲。“整个课程中,我觉得学生们都拧成了一股绳。他们的创造力和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按照现在融媒体平台运作的方式,高标准要求他们,他们可以做得很好。”
像推出了《龙脊山脚下 藏着梦泉水》的“天天向上”小组成员卞立成就告诉记者,这门新课上下来,自己在采访、现场视频拍摄和剪辑方面都是收获满满。与此同时,参与制作了《我们只想和这群流浪猫虚度光阴》的同学也兴奋地表示,报道出炉后除了收获不少的关注之外,还有同学送上了捐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文字/视频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