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点击 > 正文
冲刺毕业季 多方架起“暖心桥”护航青年就业创业
2022-06-28 09:29:0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讯,即将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的黄培倬面对就业,作出了别具意义的选择——创业。

“在大三时,依托校内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乡漂漂团队’,为今年毕业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培倬说。今年,他与学院其他6名应届毕业生一起,成立了一家文旅产业公司。

这是一个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年轻团队,其业务包括乡村生态产品开发、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民宿运营等,力图将乡村打造成一种全新形态的综合性项目。

毕业季来临,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至关重要。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 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力争2022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像黄培倬这样选择一毕业就创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搭建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人数首次突破一千万,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用人单位,频频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也在助力他们打好就业“攻坚战”。

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那么,如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乡漂漂创业团队开展“我在孔美有三分地”创业振兴乡村项目。受访者供图

在黄培倬的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瞄准重点产业,访企拓岗挖掘拓展就业市场。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把学生就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从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汇聚强大校友资源、紧抓专项行动契机三方面着手。

比如,学校已与10家中央企业示范基地结对或拓展合作关系,在岗位供给、需求揭榜、科技合作、项目孵化、协同育人、双创辅导、平台搭建与资源对接等方面开展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合作。

章熙春同时还表示,学校充分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投身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我们还多措并举助力毕业生投身边远地区和基层、乡村振兴一线就业创业,充分实现多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创业就业。”他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是急需新鲜血液注入的地方。如何让更多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建设、投身乡村振兴?高校该如何持续发力?

章熙春强调,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厚植学生创新创业土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注重通过引导“双创”团队聚焦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广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年度重点任务,学校也在积极培育有条件的团队聚焦“三农”,关注农村基层人员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黄培倬就是其中一员。“深入基层参与乡村振兴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很艰苦的事儿,其实是非常乐在其中的。无论是在产业上还是文化上,毫无疑问,乡村需要城市,而我同样认为城市也需要乡村。”黄培倬说,他选择了毕业参与乡村振兴创业就是选择了一份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记者了解到,除乡漂漂团队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孵团队大农品盛、壹米鲜和方略乡创等团队也探索出了乡村振兴新模式。

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培育项目超过400个,成功融资项目80多个,单个项目融资额超过4.5个亿,基地入驻项目累计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100万人,间接服务就业超650万人次。

用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自主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活跃度有所上升。成都,同样的故事正在上演。

“泥石流来了,立即到走廊集合学生进行疏散!”

“前门附近同学从前门出去,后门附近同学从后门出去,快速在班长的带领下按照升旗的队伍排好队!”

“现在马上组织同学间的自救,失踪的同学立即上报联合救援中心安排寻找。”

……

以上对话并非纪录片或电影桥段,而是来自一个山地灾害教育APP,通过VR技术真实模拟灾害场景,让用户在玩游戏的同时就能掌握逃生技能。这款APP是由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赵一燃和团队共同研发的。

为什么要做一个专门用于山地灾害教育的APP?他又是怎么想到把VR技术和山地灾害教育结合到一起的?2019年,赵一燃和团队来到四川省喜德县调研,这里常年遭受泥石流灾害,触景生情的他决定开发一款APP来帮助人们躲避自然灾害。

四川大学学生正在进行科创试验。受访者供图

与黄培倬略有不同,赵一燃和他的团队选择了科技创业之路,这与四川大学加快完善高校创业孵化体系密切相关。

作为高质量就业人员的培养者和输出者,高校在推动高质量就业事业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四川大学如何通过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

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四川大学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四川大学科技园承担了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五大平台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和运营,成为全国首个向双创转型升级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四川大学双创办专职副主任吴迪告诉记者,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校团委在全国首创的“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已持续开展12年,先后催生了60余支创业团队,学生覆盖学校20多个学院,已发展成为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的一门特色精品课程,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创新创业突破,助力同学们创业就业。

去年,还是大四在校生的赵一燃在华西医院调研时发现VR技术同样能运用于心理领域。“我立刻去求教学校创业导师和华西心理医学专家,没想到就这么顺利开启了大创+课题科研合作。”他说。

一个成功的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就业,往往能吸引带动大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这就是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目前,赵一燃已与团队一起创立了一家VR治疗心理疾病的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公司已落地当地数十家B端用户单位,服务数万人次并已实现盈利。公司现有兼职员工17人,全职9人,预计毕业后扩展规模至全职16人。

吴迪介绍,依托校企联合研发平台与项目,线上线下多渠道针对企业需求定制命题,截至2022年1月,已有20个项目成功立项,立项数量较上年同期提高54%,经费增加48%。

此外,四川大学每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600余项,学生荣获省级及以上相关竞赛奖项2421项,其中全国一等奖及以上奖项76项。今年以来,新创造就业岗位2458个。

念好“引、育、用、留”四字经向内挖潜促就业

“这是一次难得的系统化就业求职培训,帮助我们提升求职能力的同时,更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就业渠道。”6月10日,聊起参加创业带动就业训练营的感受,贵州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张富翔直呼受益匪浅。

今年以来,贵阳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筑人才·强省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行动,在贵州理工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相继举办创业带动就业训练营,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共建贵阳。

依托5月贵阳贵安“人才月”系列活动,贵阳高新区发布256家重点企业岗位986个,深挖人才需求3918人,举办线上线下引才活动23场,联合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访企业拓岗活动12次,累计促成1362名高校毕业生落地就业,兑现首批引才补贴39.05万元,推动在黔高校毕业生到当地就业创业。

贵阳国家高新区“人才月”系列活动之创业带动就业训练营现场。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来,贵阳高新区千方百计念好人才引、聚、育、留“四字经”,着力优化人才发展“软”和“硬”两个环境,以提升人才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标尺,逐渐成为大数据和高科技人才的“聚宝盆”。

当地还研究出台了《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入园孵化管理办法(试行)》《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累计为41名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兑现项目扶持资金达5000万元,为37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提供了三年免租金的办公场地使用。

“得益于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机遇,让我们一大批从事大数据行业的创业者可以留下来、生存好、发展好,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腾飞的转变。”龚博翔说。

2014年,贵州开始瞄准大数据“蓝海”,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这一年,被誉为贵州的“大数据元年”,一批大数据企业和人才在黔筑巢,乘着大数据的东风,实现梦想的启航与腾飞。

就在这一年里,从安徽来贵州大学读研究生的龚博翔,通过贵阳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了解到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申请,龚博翔得到一间免费办公室,创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不仅如此,积累了丰富创业经验的龚博翔还将目光投向了高校创业群体,在贵州大学内建立起众创空间,帮助更多有着科创梦想的在校大学生走出第一步。该众创空间先后荣获了“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贵阳市市级众创空间”等荣誉和称号。

同年,一家数据服务公司的创始人刘南余看好贵州发展大数据有独特的优势,毅然决定辞职开始创业。“创业期间,我深刻感受到地方政府非常渴求人才、尊重人才,真诚招引人才、培养人才,尽心服务人才、留住人才,相关部门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他说,这让他决心扎根这片沃土。

刘南余不仅是一名地道的贵州人,也是一名海归。他从贵州兴义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赴法国图尔大学理工学院留学,留学归来的他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家乡。“更心动的是,贵阳提供了适合大数据发展的良好生态和较低的创业成本。”他说。

良好的创业环境下,企业发展十分快速。截至目前,贵阳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引进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50余家,吸引海外人才320余名,自主申报获批国家特聘专家3人,现已成为贵阳高新区招揽海外留学人才来筑创新创业的重要窗口。

如今,不少企业在贵阳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贵阳高新区已累计建成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9个、省级5个、市级12个,聚集各类国际顶尖人才、海外留学人才、高技能人才、大企业高管、优秀青年人才达4700余人。

2022年上半年,贵阳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累计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约1200个,已签约就业岗位约400个。在贵阳高新区的大地上,创新创业热潮正蓬勃兴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原标题:冲刺毕业季 多方架起“暖心桥”护航青年就业创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