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真的变好了吗?听听江豚怎么说……
08-19 17:35:29 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消息,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千百年来滋养着两岸丰饶的物产,护佑着沿江百姓。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都会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怎么才能让长江休养生息?保护水生动物就是其中一个抓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其中的故事。

1水中活化石-中华鲟

北京海洋馆,著名的国宝中华鲟,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参观,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活化石的称号,也是长江里最大的淡水鱼。

这里有30尾中华鲟, 水族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今天他们要给这些中华鲟来一次全方位的体检。这些中华鲟可都是国宝,工作人员不敢有半点闪失。

这些设备都是为中华鲟量身定做的。它们需要像人一样这样躺在床上进行检查。为了检查更全面,还要给这些200到300斤的中华鲟翻身,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为了保证这些中华鲟的健康,它们每年要接受两次体检,要检测很多项指标,对于体检,潜水员紧张,这些中华鲟同样紧张。

因为需要离开水面上岸检查,同时还要避免检查过程中对中华鲟造成伤害,为这些体型巨大的鱼儿体检,复杂程度超过给人做体检。工作人员需要取各种样本进行化验,才能判断是否健康。

中华鲟可以说是鱼中的长寿老人,其中最长寿的能达到40岁的高龄。在体检中,抽血是必要的一个环节。

这些国宝需要特殊的膳食,海洋馆根据秘制配方为它们制定了特殊的食谱。

北京海洋馆的水中国宝中华鲟都来自于湖北荆州,这里有国内最大的中华鲟保育基地。

这个生态池36米长,12米宽,水深达到了4米,像一个大水缸,为了更接近自然环境,这个大池子可以制造流速,控制水温,适宜中华鲟生存的温度最高不能超过25度,也不能低于8度,否则就会对它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养这些国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们不但对水温有严格要求,同时因为中华鲟属于洄游性鱼类,还需要在海水环境中接受海化,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在这个大池子里面养着120尾中华鲟,既有野生中华鲟,同时也有子一代,子二代中华鲟,危起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员,2009年,他开始进行中华鲟全人工繁育,人工繁殖是成功了,但是他也担心,人工繁殖会导致中华鲟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一旦中华鲟谱系单一,会造成近亲衰退,影响整个种群的延续。

这里是中华鲟的繁育车间,大厂房里排列着一个个小池子,每一个小池子里都是去年刚刚繁殖的小中华鲟。

在这个车间里,不单单有刚刚繁育的小中华鲟,还有另外一种珍贵的鲟鱼—长江鲟,这种珍贵的中华鲟也实现了人工繁育,中华鲟与长江鲟同样珍稀,但是从骨板和颜色有不同的地方。

为了使中华鲟更好地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危起伟他们采用放流的方法。实际上,中华鲟人工增值放流已经有30多年历史,我国已经累计向长江,珠江等水域放流700余万尾。最近几年,国内一些水产研究机构开始放流大规格的中华鲟。

在长江里还有一个珍稀物种,长江江豚,这种嘴角挂着微笑的精灵,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今年5月农业部已经提议将它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作为长江食物链顶端最重要的“指标生物”,江豚是全流域生态状况的一面镜子。守护它们,就是守护长江。

2长江里的微笑精灵—江豚

这里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白暨豚馆,院子里的白暨豚雕塑让参观的人记住了它的样子,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白鱀豚已经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现在这里饲养的是江豚。

现在这里一共养着五头江豚,三头雌性,两头雄性,上午10点,到开饭时间了,驯养员开始为江豚准备上午茶,今天为这些江豚准备的是什么食物呢?

江豚每天要吃六顿饭,每一个江豚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吃饭,固定的喂食点,这样做可以方便准确地控制每条豚的食量。

江豚的寿命大概有20 年,它的怀孕期为11个半月,哺乳期至少3个月,一般情况下雌性江豚每两年才能繁殖一胎,生育能力不算太高。为了让江豚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能够繁殖,需要让驯养员进行人工采精,这个工作无论对于江豚还是驯养员来说都是新的尝试。

江豚是胎生,要通过母乳喂养。2005年,江豚淘淘在这里顺利出生,它是世界上第一头、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的、存活超过了10年的江豚。

物种长期在一地繁衍,很容易引发遗传病,造成免疫力下降。科学的做法就是多地定期迁移。去年,农业部出台了《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要求以原地保护、迁地保护和遗传基因保护为重点,集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实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

这里是安徽的西江,当地老百姓把长江叫做东江,这里叫做西江,西江是长江故道,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达到6000多亩,这里饵料丰富、水质无污染,是目前长江安庆段自然条件最好、最适合江豚迁地保护的场所,2007年这里就划为了农业部四大江豚自然生态保护区之一。

这个基地过去主要用来救助江豚,这里曾经救助过6头江豚,去年又从长江里面救护了七头江豚,现在有13头江豚在这里生活。

最近,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刚刚组织完成了长江安庆段江豚数量考察, 目前估计在长江安庆段大概有两百头长江江豚,在上行的过程中一共观测到146头次长江江豚。

江豚回归,是长江水质改善的信号,短短三年,发展绿色能源,节能改造,让长江四类及以下水比例从13.8%下降到10.6%。长江经济带的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了41.5%,超过全国近20个百分点。

(原标题:【揭秘】长江真的变好了吗?听听江豚怎么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