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亿年形成的世界奇观梵净山蘑菇石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7月2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贵州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3处世界遗产。
梵净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被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认,一时间梵净山成为网络搜索关键词。
上游新闻记者(全国新闻热线:M17702387875@163.com)通过多个媒体平台汇总后发现,网友最大的关注点在于梵净山为什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技术评估报告,认为梵净山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目前,梵净山共有动植物6000余种,动物植物各3000。我们保护这些珍贵物种,就是为了我们的后代,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7月2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政科科长、高级工程师邱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很激动,这是对我们一线科研工作者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旅游的一次推荐。”
减少人为干预,梵净山步道重现苔藓被认为是“生命的奇迹”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主峰,也是长江支流乌江和辰水的分水岭。梵净山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公里。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给上游新闻记者的信息显示,梵净山生态系统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拥有4394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唯一的栖息地和分布地,是全球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是水青冈林在亚洲最重要的保护地,也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苔藓植物最丰富的地区。
今年49岁的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政科科长、高级工程师邱阳已经在梵净山工作了26年。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他都能如数家珍。
此前,上游新闻记者受邀和他一起在梵净山进行了生态采访。
“你看看这个苔藓,你能明显看到颜色浅的是之前生长的,颜色深的是最近3年内才长出来的。”在一处背阴的山涧,邱阳停下了脚步,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苔藓的生长状况。“之前有老百姓不理解我们,他们说你们这些科学家在山里就研究这个,有什么意义?其实,从这个苔藓的生长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邱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现在有了缆车,古登山步道活动的人少了,生态系统开始自我恢复,出现苔藓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样的细节,可能大家不觉得怎样,但在我们科研工作者的眼里,这就是生命的奇迹。”
“梵净山有44种森林类型,是地球同纬度带上保存最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因此保护区在1992年被列为具有全球意义的A级保护区。”邱阳表示,保护区内不会人为的去干预病虫害。“这里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而且物种丰富,这棵树因为病虫生病了,会有鸟类或其他生物来治愈。”
邱阳表示,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极限,不会每年都增长。
梵净山负氧离子高,是“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唯一栖息地
邱阳介绍,梵净山保护区总面积4.34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5.43%。保护区内负氧离子富集,每立方厘米高达6-12万个负氧离子。“负氧离子高,山的湿气也大,湿气蒸腾之后,如果没有被风吹散,很快就会下雨。”
梵净山对于邱阳来说就是“家”,他在这里已做了26年科研工作。
1992年,刚刚从贵州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的邱阳,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那会儿条件才叫艰苦,巡一次山要走几天,食物、科研设备、安全保障都要背在身上。”
夏天蚊虫多、毒蛇也多,巡山格外小心,“一旦不小心被毒蛇咬了,往外面赶都来不及,这深山里哪有药。现在条件好了,也有固定的护林员,生活、通讯都好了。”
邱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现在核心区的巡山是不定期的,但巡查一趟也至少需要2天。
核心区是禁止游客进入的。
2017年6月,几名湖南的驴友到梵净山探险,由于对环境和方位不熟,装备不专业,导致一名驴友脱队后坠崖身亡。
“夜深之后,山里面的变化会让陌生人感到惊恐。”鲁保国是一名护林员,他把入夜的山林形容成了一个充满稀奇古怪声音的地方,“山里有种野鸡,到了晚上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特别瘆人。一般人不熟悉,听到声音都会吓一跳。”
“天气突变、晚上野兽咆哮,是真的吓人,我也和游客说夜晚的梵净山是美丽中暗藏危险。千万不能冒险潜入。”鲁保国表示,大家喜欢来梵净山玩,一是环境优美,还有就是现在梵净山景区管理得越来越好。
“这里还是750只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地。”顺着邱阳递来的望远镜望去,一群金丝猴正在树林间嬉戏。
黔金丝猴栖息梵净山中,生存范围比较狭窄,加之数量稀少,被科学家称为“世界独生子”,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梵净山保护区的核心区水质都是一类的,而且这里空气好,很多游客都说,梵净山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蘑菇石后面的这道山岭,就是长江支流乌江和辰水的分水岭。”站在位于金顶附近的观景台上,邱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里山美水美,生态更好,是长江上游的天然守护屏障”。
贫困山区依托梵净山,走出文旅脱贫致富新路子
今年5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技术评估报告,认为梵净山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梵净山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大,野生动植物得到繁衍生息。保护区与三个县7个乡镇社区建立共建领导小组,与22个行政村建立共管委员会。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当地依靠梵净山的生态在文旅和脱贫致富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铜仁市旅发委主任陈丽萍称,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上开辟了“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乌江经济走廊”,通过开展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森林旅游业,扶持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位于梵净山核心区的江口县,曾是一个贫困县,当地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深度发展在今年2月已经“摘帽”。
上游新闻记者探访江口县太平乡梵净山寨沙侗寨脱贫时发现,在国家多个部门的支持下,江口县通过多种渠道,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在寨沙侗寨修建了风雨桥、吊桥、侗寨停车场、江梵旅游公路、梵净山旅游环线、盘溪至黑湾河景观大道等基础设施,寨沙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改善。
“来梵净山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生意一直很火爆。”在梵净山景区正门做餐饮的高老板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旺季的时候,景区每天会有上千人来,带火了周边经济。
数据显示,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业蓬勃发展,2017年,梵净山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5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14亿元。
2018年春节、五一黄金周,梵净山景区游客接待量位居贵州省前列,已经成为贵州旅游的标志性产品,也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有“中国天然氧吧”美誉的梵净山,正在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上游新闻记者 曲鸿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