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明星吸烟简史:好莱坞曾充斥烟草的隐性广告
05-23 19:36:36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消息,前两周人们还在感叹唱着原创歌曲的王源弟弟长大了,前两天就被媒体曝光的“王源聚餐吸烟画面”当头暴击:的确是长大了。

图源:搜狐娱乐

作为被人们眼看着长大的小偶像,即便在路人心中,王源也一直以气质清爽单纯的小男生形象著称。冷不丁让人发现他其实会抽烟、还抽得挺社会,这强烈的反差一时让人措手不及。

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这一举动违反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


在北京控烟协会发声盖章之后不久,王源也诚恳道歉,表示将承担责任、接受处罚,反思自己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


粉丝们更是苦口婆心,一边欣慰他知错就改,一边教导他吸烟对身体不好,真的像老母亲一样操碎了心。



尽管明星也是人,在不影响他人、不违反法规的情况下吸烟也只是一种个人选择。但当这件事被展示在公众的眼前时,却很容易说小也小、说大也大了。

这些年被揪到吸烟的明星,其实也不少。

比如陈晓曾经被爆料在陈妍希生产后住的月子中心病房内抽烟,甚至连隔壁房间都能闻到烟味儿。劝阻一次还再犯后,这件事被月子中心其他人忍无可忍地曝光了,最后还是以陈妍希方经纪人表示已经道过歉、且没再犯而告终。

室内吸烟影响他人的行为当然是不可取的,不过舆论的批评声不止于此。

这几年,几乎每个被拍到吸烟的明星都会经历一波负面的风评,无论室内室外,无论男女。

要是还伴随着随地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更是“罪加一等”。


图源:名侦探赵五儿

或许是因为在长久的科普和社会观念影响下,在大众眼中,吸烟是一件既有损健康、也常和一些不良行为挂钩的事。

尽管明星私下吸烟并不能和ta的职业表现、人品道德挂钩,被偷拍也有些无辜,但他们不为人知的真实样子和平常拼命营造的好青年形象有所不符,难免会引起舆论的反感。

如今,舆论的整体氛围,就是对吸烟本身变得愈发消极和负面的。

肉眼可见的变化是,我国对于公共场合的吸烟管控越来越严,多个城市拟将电子烟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社会上出现过“普通人劝阻电梯内吸烟反被打”的新闻,曾引起强烈的争议和社会情绪;

掌握着互联网话语权的一代人逐渐发现,歌里唱的“手指间淡淡烟草味道”其实一点都不好闻……

在这种趋势下,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被解读的明星们,哪怕是站在空无一人的山头抽自己的烟,被发现了也很难全身而退。

但回想更早之前,网络上对于吸烟人群远远还没有这么严苛。

许多人应该还有印象,曾经流行的明明是吸烟的男人多么有魅力、有味道,吸烟的女人神秘又迷人,把吸烟包装成一种能帮助打造独特气质的事情。

这种现象大概和影视作品中对吸烟形象的塑造,是相辅相成的。

在许多经典影视作品中,吸烟是非常有利于营造氛围的手段。那些虚构却动人的故事中,男人的野性不羁,女人的万种风情,都在烟雾缭绕的氛围中被深深定格在观众的脑海里。

在有些电影中,吸烟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了日后人们热衷于模仿的经典场景。


影视作品的处理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吸烟这件事美学意义,弱化了它有害身体健康、在公共场合也可能影响他人的事实。

它潜移默化引导人吸烟的影响力,并非危言耸听。

2016年,世卫组织报告《无烟电影:从证据到行动》表明,随着对烟草广告的限制日趋严格,电影成为不受限制地向千百万青少年展示吸烟影象的最后渠道之一。

2014年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也曾指出,如果当前吸烟势头不减,电影吸烟镜头将诱使约600万现有美国儿童吸烟。若把有吸烟镜头的电影定为“限制级”,将能避免100万现有美国儿童日后因吸烟而死亡。

而我国警惕这种现象的年头其实也不短了。

自1993年,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就开始监测热播国产影视剧中出现的烟草镜头,如今还每年评选烟草镜头最多的“脏烟灰缸奖”。

《老炮儿》是2015年得主。


2014年,我国更是颁布“史上最严禁烟令”,规定影视作品中若出现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在未成年人面前吸烟等画面,制作单位最高将罚3万元。

在这种大环境下,大众的认知想必也被推着慢慢变化。

尤其是被赋予了社会责任感的明星,不管多么帅气,吸烟的样子却逐渐在舆论场中失去气质滤镜和光环,这也并不是不能理解。

对明星吸烟,从神秘幻想到开始警惕,其实很多国家的影视业都经历了这个变化。

最典型的莫过于好莱坞。

在20世纪,好莱坞电影关于吸烟的经典镜头不胜枚举。


多年之后的研究却发现,1927至1951年间的资料显示,好莱坞电影公司和明星都曾经和烟草公司有过秘密交易——

烟草公司支付报酬给派拉蒙、米高梅等电影公司,或者克拉克·盖博这样的大明星,通过在电影中给烟草打隐性广告,帮助烟草公司促销,还巧妙地在社会中培养吸烟的风气。

等于说,观众被男神叼着雪茄的样子迷得神魂颠倒,殊不知只是烟草商与电影公司在合谋算计大众的钱包和健康。


这个发现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影响大众对烟草的认知这件事上,明星效应的确不可忽视。

因此,美国影视行业从2005年开始减少在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电影中渲染吸烟场景,或者体现吸烟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2006年的电影《奇幻人生》中,艾玛·汤普森饰演的角色虽然爱抽烟,但电影同时为她设定了因此总咳嗽的毛病,吸烟也是这个角色并不讨喜的一个特质。


2017年,包括美国儿科学会在内的17家机构在一封致电影行业的公开信上签名。

他们呼吁把出现吸烟镜头的电影定为“限制级”,但专门描绘真实吸烟者的纪录片或传记影片,以及描绘吸烟导致健康受损的电影可以例外。

即便是电影分级制度相对进步的美国,也依然在探索大众传媒究竟该对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烟草起什么作用。

不过,这中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差异。

不难发现,欧美明星走在大街上被拍到嘴里叼根烟挺常见的,吃瓜群众一般也不会对他们私下的吸烟行为报以过多的谴责。

但在如今的中国,情况却很不一样。

这又回到了今天的焦点:不管是今天被围攻的王源,还是那些被拍到在露天室外吸烟也会挨骂的明星,舆论对他们吸烟的情绪不止是批评ta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或者违反相关规定那么简单。

不难发现,人们会对当红流量偶像的吸烟行为更为关注与苛刻。

因为当大家默认吸烟是“最好别做”的行为,那吞云吐雾的偶像便会立刻与他们精心打造的乖仔形象产生差距。

有人嘲他们人设翻车,有人叹息偶像失格,总之是难以接受偶像本该作为一件被完美包装的商品,其实也有缺口。

在如今这个对私德公德的监督都格外强烈的环境里,明星们不论是为了自己的公共形象还是身体健康,至少谨言慎行是最佳的选择。


这些针对明星的抨击能反映出社会舆论对于控烟的意识在提高,但也并不应该是终点。

如果只指望这一批年轻明星人人自制力超强做出表率,甚至有时不惜用侵犯个人隐私的方式来突击检查,靠着大家对失格行为的谩骂来促进控烟,显然也并不现实。

既然大众传媒的明星效应难以避免,那其实需要被关注的层面还有很多。

比如2016年世卫组织在《无烟电影》报告中建议的政策措施,就很值得我们反思。这些举措包括:

对带有烟草影像的电影进行年龄分级,以减少青少年对电影中烟草影像的整体接触;

加强对电影中输送烟草利益的、展示烟草品牌的监管;

要求所有放映渠道(影院、电视、网络等等)在放映含有烟草影像的电影之前,插播强有力的禁烟广告,等等。

尽管今天这件事因为王源的名气演变成了粉黑大战,但它或许也可以成为一个增进社会共识的契机——这么重要且漫长的议题,除了靠狗仔队监督明星的私生活,制度性的支持更加不可或缺。

原标题:明星吸烟垮掉简史:好莱坞曾充斥烟草的隐性广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