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实践新论】向上向善“大爱之情”化解全球抗疫价值纠结
07-17 12:05:23 来源:光明网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与光明日报社共同组织“实践新论”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陆续在光明网推出系列理论稿件和新媒体作品,解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敬请关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人类的一场巨大灾难。一方面,它将给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格局带来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犹如一场急风暴雨,它也在剧烈摇撼着人类思想之树所赖以成长的深层价值根基。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疫情,没有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能够置身事外。

大疫当前,人类究竟如何进行自己的价值抉择?如何在休戚与共中走出苦难?如何去深刻反思我们的现代性生存方式?所有这一切无疑是人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考卷。

越是苦难和危机,越需要向上向善的力量

不思既往者,无以言将来。俯瞰人类文明史,我们会发现无数看似极其强大的文明,因为突如其来的战争、瘟疫等转瞬之间就走向了中途夭折和彻底崩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罗马文明无不如此。但5000多年来,中华文明面对漫长历史上涌现出的无数天灾人祸,以其无比强大的融合力、凝聚力延续至今,并呈现出日久弥新的生命力。

是何种力量支撑着这个民族一次次从苦难中走向辉煌?答案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各种矛盾和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向上向善的思想状态,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DNA和精神图谱。

向上和向善是两个积极的价值取向,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形象地说,二者可以用《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格言来凝练。

前一句格言强调人生在世要坚毅奋发、刚健有为。无论人生旅途上遇到顺境或逆境,始终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永不放弃、永不停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曾爆发过无数次水灾,其所造成的巨大苦难引人瞩目,但中华民族却在持之以恒的黄河治理中繁衍生息下来,并且孕育出了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正是这种永远向上的心理状态奠定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命运。

后一句格言则强调人要像大地一样宽厚,拥有博大的胸怀,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容载万物。如《春秋》记载的“葵丘之盟”,专述在大雨滂沱、河流泛滥之时,为了避免各国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设施嫁祸于人,齐侯于公元前651年,召集诸侯盟誓,勠力同心,解决黄河支流上、中、下游的共同管理问题。从古至今的实践证明,面对任何重大灾难,采取嫁祸于人或单靠一己之力去战胜它,均将以失败告终。人们只有携起手来,在一种“向善”之心的引领下,守望相助,才能最终走出苦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伟大向上向善的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共青团中央公布的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中,入选者很多是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的团队和个人。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称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赵静副主任医师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好青年)”称号;物理医学康复科陈昂主管治疗师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崇德守信好青年)” 称号。

可以说,向上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正是依靠上述向上、向善的力量,几千年来一代接着一代不断从苦难走向辉煌。从世界文明的视域看,向上、向善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历史证明,越是危难时刻、苦难关头,越是需要这种力量。

走出苦难和危机,需要人类休戚与共

时至今日,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肆虐半年。这场世纪疫情大流行,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人类健康危机,而是演变为一场广泛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各个国家无论贫富大小概莫能外,无一幸免。同时,伴随疫情的持续蔓延,世人已经愈发清晰地看到,人类遇到的真正威胁似乎不止是病毒本身,更是面对苦难时人类缺乏全球团结。有人感叹,在分裂的世界里,人类将无法战胜任何流行病,因为在所有人获得安全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够单独获得安全。

【实践新论】向上向善“大爱之情”化解全球抗疫价值纠结

(漫画/张建辉)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场合明确指出,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前,严酷现实在不断地警示人类,整个世界只有树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以民为本和生命至上原则指导下,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大力弘扬向上、向善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才能最终有效阻止疫情蔓延,恢复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任何国家既要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要对全人类的公共卫生事业负责,要尽己所能地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

从根本上讲,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高等生物,就是在同各种疾病和苦难的不懈斗争中,逐步从野蛮、蒙昧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在人类历史上面对任何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单靠个体或少数人的力量都不可能最终获得胜利。特别是在人员流动、信息沟通高度发达的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只有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充分展现人之为人的大爱之情,才能真正汇聚起团结合作、战胜苦难的磅礴之力,取得全球抗疫的最终胜利。

在抗击苦难中追求真正恒久的幸福生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植于人类内心的深处,最大程度地扩大人们的幸福与福利是每个生命主体的绝对权利。但苦难又是人类面对大自然“物竞天择”所遭遇的初始条件。于是,在苦难中追求幸福就成为人类生存的永恒课题。问题是今天我们如何理解幸福?自近现代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翻转,人的肉身需求和感性欲望获得了正当合法的生活形态,在高档消费中展现自我价值,“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成为人类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也近乎成为人类感受生活幸福的唯一标准,人类不再把幸福理解为抵挡苦难进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因此,如何从更深层次上解读幸福,实现对幸福认知的转型升级,就成为现代人类亟待求解的重大课题。

近一个世纪以来,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的巨大难题,特别是2020年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进一步促使人们质疑和反思这种生存方式的道德合理性和现实合法性。人们从迫在眉睫的疫情灾难中逐步意识到,人类必须彻底摆脱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束缚,一方面在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思想指导下,尽情享受生活本身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要学会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敬畏自然规律,在抗击苦难中实现肉体消费与心灵安宁的动态平衡。唯其如此,人类才能在现实世界获得真正恒久的幸福生活。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 靳凤林)

原标题:【实践新论】向上向善“大爱之情”化解全球抗疫价值纠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