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消息,3月8日,在辽宁大连北站,旅客准备乘动车组列车出行。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8.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各地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客运量较往年降幅明显。视觉中国供图
“今年春节,你回家了吗?”对于许多在外工作的游子来说,2021年的春节尤为特殊。从往年归心似箭地踏上返乡路,到今年为疫情防控选择就地留守,他们说,“年后回家也不晚”“此心安处是吾乡”……
今年的春运,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运。3月8日,2021年春运落下帷幕。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运40天里,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8.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各地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客运量较往年降幅明显。
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2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46.5%;公路发送旅客6.0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75.5%;水路发送旅客1536.6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69.7%;民航发送旅客3539.8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51.5%。
有分析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今年春运的这场返程防疫战再一次见证了万众一心的中国抗疫力量。精准扎实的疫情防控措施让出行者更安心,而不少人就地过年的选择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战“疫”城墙。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每年的春运对于交通运输系统来说都是一次大考,今年的春运就极为特殊。
“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错峰、避峰出行,减少不必要出行,全国春运客运流量保持了低位平稳运行,客流规模较往年有明显下降。”李小鹏说。
疫情防控成效凸显,春运客流呈现“V”形走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1年春节,因为疫情防控选择就地过年的人数超1亿人,这也是今年春运客流规模明显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运返乡期全国总体迁徙规模大幅下降,迁徙规模指数较去年下降50%,较2019年下降47%。黑龙江、北京、吉林、河北、天津、上海、重庆、浙江、辽宁、江苏等十个省份降幅排名前十,均超过55%。
在人口迁出方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迁徙规模指数均较2020年农历同期大幅下降,最大降幅超过10%。其中,北京在疫情防控、“原地过年”倡议和补贴政策的多重作用下,今年春运迁徙规模指数为一线城市最低,降幅达76.5%。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工作,今年的春运呈现出“V”形走势。具体来看,由于各地引导旅客减少出行的各项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春节假期旅客出行数量远低于往年。而春节后,人们的出行意愿明显提升。
以民航为例,春运前20天(1月28日至2月16日)民航仅运送旅客1073万人次,较2020年春运同期下降67.25%,较2019年下降69.71%;2月17日(正月初六)市场开始迅速恢复,春运后半程(2月17日至3月8日)20天民航运送旅客2466万人次,较2020年大幅增长339.46%,较2019年下降34.14%。
铁路客运也是如此。春节前,受疫情和“就地过年”政策影响,铁路客流大幅下降。春节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人们出行意愿明显增强,铁路客流企稳回升,短途客流需求旺盛。
“安全”因素更被看重,租车市场持续火爆
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如何实现健康、安全出行,成为不少踏上归途的旅客最为关心的问题,少中转、门到门等出行方式成为人们的首选。
有分析人士认为,受疫情影响,“安全”成为2021年春运呈现出的重要特征,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走热。例如,因自驾出行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更好,出于减少聚集接触的考虑,自驾返乡的需求上升,春节返乡的用车需求将随之增长。
各大租车平台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2月24日,联动云租车公布了平台2021年春节出行报告。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台累计为100万人次提供租车出行服务,总订单量同比增长90%。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该报告显示,三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在今年春节也呈现出明显的用车需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的归乡人口对于安全出行的需求更为明显,汕尾、达州、南充、梧州、广元、安康、常德、遵义等春节人口流入性城市,短租用车出租率均超过70%。
携程租车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在就地过年政策号召下,租车本地出行订单占比显著提升,与2019年春节相比增长82%。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自驾租车行业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水平提升,但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驾驶员数量远高于汽车保有量。
而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疫情对出行方式的安全、防疫等提出了新要求。64.9%的用户更倾向自驾出行,超过40%的人对交通工具的安全和私密性等较为关注。因此,大量“有本无车”一族或将大量释放租车需求,这为租车企业培养用户、挖掘用户提供了新契机。
着力提升交通服务水平,这些变化或将影响未来春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开局之年。从崇山峻岭中的隧道,到祖国万米高空的繁忙航线,再到交错纵横的铁路网,交通运输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也与每个人的出行幸福感息息相关。
在去年年末举办的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交通运输部披露,预计2021年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50%左右,恢复至2019年的90%左右。
据悉,除了客运量的回升,2021年,交通运输部将着力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例如,积极发展公铁、空铁、公空等联程运输服务,提升旅客出行服务品质;鼓励和规范发展定制客运;实现20个省份普及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服务,推进实现“刷脸”进站乘车;持续扩大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与便捷应用;推动铁路、民航、城市轨道交通间安检流程优化等。
今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显示,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也就是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两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在特殊的2021年春运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值得被点赞。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加快向交通强国奋进,人们未来的出行生活将更有幸福感。
原标题:从大数据中解读“特殊春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