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消息,最近出炉的“七普”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与男多女少“大形势”形成反差的是,15个特大城市的统计年鉴“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个共性:女多男少。这15个城市不但包括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还包括了成都、南京、杭州等城市。
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作家王安忆在《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一文中曾说过:城市作为一个人造的自然,远较乡村适合女性生存。在城市中,女性得以摆脱农业社会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女性的灵巧和智慧。
这也道出了某些城市出现“性别倒挂”现象的一些原因。大城市服务业发达、繁荣,女性就业机会更多,比如销售行业、教育行业等都需要大量的女性,这些岗位与女性更有亲和力、执行力与善于沟通的特点相吻合。有研究表明,女生在男生传统上领先的理工科中也具有很大的赶超潜力。
从婚恋、安家上来说,很多男性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因买房、安家等问题,会离开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以此降低生活成本。相对而言,女性在这方面的压力要小一些,这也在客观上造成大城市女多男少。
我认为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26.5%快速提高到2018年的48.1%。201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144.8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50.6%。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强化了女性对职场地位稳定和上升的期待,而这恰恰是大城市才能够满足的。
既然如此,如何适应“她城市”便成为城市治理一道绕不开的题。不必讳言,我们现在的许多城市貌似对女性并不是那么友好。
职场上经常会面临“生育”与“升职”的单项选择题;妈妈们在一些公共场合很难看到母婴室;女士厕所前经常排长队,还要面临在女厕碰到“小异性”的尴尬等。
独居女性可能更难一些。今年年初,北京一名独居女生被困浴室30多个小时,最后靠着敲击厕所管道被楼下邻居注意到才获救,让人唏嘘不已。而这样的事件不是第一起,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起,独居的不便也不限于此。
作为一名在省会城市独居的女性,我不敢轻易让自己生病,因为可能到时连医院都去不了;洗澡不敢锁门怕万一出事打不开……总之,少了那么一点安全感。可能有人会说,既然独居这么不方便,为什么不结婚、不合租……我想说的是,难道多些安全感的方法,只能靠与他人“互相取暖”?
一座以安全文明为基础的现代都市,应该给予城市中所有人免于恐惧的自由,这种给予应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与地域无关。一个城市治理者有责任与义务正视问题,补齐短板,让所有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比如,制定有效举措,让育龄女性不再被企业视为“累赘”。虽然法律有相关规定,但如何做得更有温度考验着管理智慧。或许可以考虑,对消除女性生育后顾之忧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费优惠等鼓励政策。
比如,参照对独居老人的照顾模式,根据独居青年的实际需求,多提供一些保障,让她(他)们在紧急时刻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帮助。
这并非矫情,也不是“太敏感”。既然女多男少是城市发展的客观事实,那城市就要未雨绸缪学会如何“讨好”女性,为女性提供更多机会与保障。“她”好了,城市才会更好,城市发展才能获得更多动力。
还是那句话:人,才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资源。有人,城市才有未来。
原标题:15个特大城市女多男少 怎么适应“她城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