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德国官方最新统计显示,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在大选中获得有史以来最差成绩——24.1%的选票,落后于中左翼社民党25.7%的支持率。
根据德国选举制度,在联邦议院取得半数以上议席的政党或者政党联盟才可以组阁。
也就是说,现在两个传统“大党”都没有办法单独组阁,德国总理到底是联盟党主席拉舍特还是社民党的肖尔茨,还未确定。
这取决于,他们谁能拉拢排名第三的绿党(14.8%)和排名第四的自民党(11.5%)。排名第五的极右翼德国选择党(10.3%)被排除在各党组合之外。
当地时间26日晚11时36分的选举结果(来自德国电视一台),后来各党支持率略有浮动
联盟党和社民党也可以共同搭建“大联合政府”,但社民党此前已经表示对此兴趣不大。
那么,现在最有可能的是两种“三党组合”:
联盟党+绿党+自民党=牙买加组合;
社民党+绿党+自民党=红绿灯组合。
德国各政党都有自己的代表色,联盟党为黑,社民党为红,绿党是绿,自民党是黄。上述组合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
可以说,目前的形势十分混沌。
德国电视一台形容,现在有“两位潜在总理,两个造王者”。
“前所未有”,一名德国学者用一句十分拗口的话描述当前的状况称,“人们甚至不知道,谁跟谁会在谁的邀请下谈了什么”。
“扑克游戏开始,谁的牌更好?”德国《图片报》问道。
拉舍特(左)和肖尔茨
现在,拉舍特和肖尔茨都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圣诞节前完成组建政府。
02
无论如何,德国总理在肖尔茨和拉舍特之间诞生,是可以确定的。
那么,他们的对华态度分别是什么呢?
先来说说支持率第一的社民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
现年63岁的肖尔茨是现任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在对华态度上,他被媒体形容为一个“黑箱子”,因为在大选前数月,他都回避外交政策议题。
在9月23日晚的选举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上,肖尔茨也是唯一未直接谈及中国的主要政党候选人,仅强调在外交战略方面需要一个强大、自主的欧洲。
一名“热衷于德国改变对华政策”的人士“担忧地”对媒体说,肖尔茨或许会延续默克尔的做法,不做任何改变。
26日选举之夜的社民党柏林总部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过去两届联合政府,肖尔茨都是主要参与人,受默克尔影响很深,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她学习她,甚至包括一些肢体语言。肖尔茨追随该党前领导人施罗德的路线,强调务实政策和不同于美国的独立价值观。”
一名德国波恩大学学者说,肖尔茨在担任汉堡市长期间与中国关系很好,“尤其是开展了很多和上海的合作项目,如果当上总理,他首先会寻求稳定,在竞选期间,我不记得他对中国有过批评的言论 ”。
肖尔茨此前访华时的照片
在6月份举行的一次辩论会上,肖尔茨说,他“明确反对任何脱钩幻想”。
不过在社民党此前发布的竞选纲领中,涉华内容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该党肯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强调“如果没有北京,很难想象我们能在当今时代应对经济、生态、社会和政治挑战”。
但这份文件提出与中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冲突”正在增多。
对于新疆、香港、台湾问题,社民党使用了“谴责”“严重关切”等字眼。
社民党外交政策发言人施密特曾说,如果该党执政,那么其对华政策将是“一种演变,而并非全面改造”。
他称,下一届德国政府“肯定不会维持现状”,新任首相会改变对华路线,因为中国也变了。
过去默克尔访华时带领着庞大的代表团,德国企业与中国开展一系列合作,但随着中国实行“双循环”战略、强调自力更生,今后分给德企的“蛋糕”会变少。
“另外3亿中国人成为中产阶层后将消费来自欧洲的高质量产品,这种想法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将消费更多出自中国生产线的产品。”施密特说。
他认为,德国商界因此应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德国和欧洲应该致力于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
03
另一位德国总理候选人是现年60岁的拉舍特,他在今年1月成为基民盟主席。
相比于肖尔茨在对华政策上的“沉默”,拉舍特的表态更加明确。
在选前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上,他支持延续默克尔的对华政策,认为德国必须继续当好“中国的可靠伙伴”。
今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拉舍特对于批评中国人权问题提出质疑。
他说,德中关系是以强大的商业联系为主导的。
拉舍特目前任州长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华为、小米、中兴等公司的欧洲或德国总部所在地。该州的杜伊斯堡是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
此前参加德国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另一场活动时,拉舍特称:“如果有人想开始一场新冷战,那将是错误的答案。”
不过,他也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应接受互惠和多边主义原则,并尊重人权。”
德国基民盟内部也有很多对华强硬的声音。
一个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德国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吕特根。
今年1月,来自G7国家的69名议员发表联名信,呼吁G7国家政府联合对抗中国。
该联名信的主要发起人就包括吕特根。
而在6月公布的竞选纲领中,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将中国定义为竞争者、合作伙伴以及系统性对手 ,并称如今最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挑战来自中国。
该文件建议对中国采取“双重策略”:
“必要时”,采取与跨大西洋伙伴和其他盟友更加协调一致的立场,在保护知识产权、数据、技术等方面与中国抗衡;“可能时”,推动与中国的合作,但需要建立在“平等竞争”和“互惠”的基础上。
在竞选纲领专门谈论中国的章节,联盟党以“平视中国”作为标题。
04
下一届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不光取决于联盟党或者社民党总理候选人的态度。
因为绿党和自民党极有可能入阁。
德媒称,最想大幅改变对华政策的是绿党候选人贝尔伯克和自民党候选人林德纳。
在选前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会中,贝尔伯克抨击默克尔政府“太软弱”,导致中俄坐大。
林德纳赞成对华强硬,不满德国政府推动欧中投资协定。
基社盟主席泽德对此反驳说,德国固然不该谄媚中国,但也不必对中国指手画脚。
他批评绿党的对华政策“世界观不成熟”,恐威胁数十万工作机会。
在竞选纲领中,绿党“敦促中国给予外来投资公平的市场准入、法治安全以及平等的竞争条件”。
自民党的“反华”色彩也比较突出,大谈香港、台湾等问题。
“中国极其重要,如果我们参与执政,外界将看到一个真正的中国战略。”绿党外交事务发言人努里普尔曾称,德国目前没有这样一个中国战略,大家只是看到默克尔经常访华而已。
努里普尔说,他不认为绿党的对华政策将是一项激进的政策。
有分析由此称,绿党也渐渐地在软化他们的对华论调。
努里普尔说,“脱钩不是一个选项,因为如果没有合作,那么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就无法找到解决”。
不过,他对中国的南海立场持批判性看法,并称基民盟和社民党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是“失败主义”,因为这两个党都曾对媒体表示,他们不会就香港问题采取重大政策行动。
有批评人士表示,绿党谈论的依旧只是中国故事的一面。
德国智库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基金会一名学者说:
“我听到很多关于要对华强硬的讨论,但却没有很多关于后果的讨论。”
有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绿党的总理候选人在选举前的涉华立场表态都相对强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迎合某种舆论观点。今后,该党如果参与执政,那么其对华态度也有可能发生转变。
如今,国际舆论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无论是基民盟还是社民党人士领导执政,都不可能彻底改变中国政策。
“大选后,预期德国将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但美国可能会失望。 ”《慕尼黑水星报》援引美媒的评论说,美国敦促盟友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但默克尔的德国犹豫不决。在她的政党或社民党领导的新政府下,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德国外交整体上会是理智大于情绪,默克尔时代的连续性能够保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问题专家姜锋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
“一般而言,外交政策的变化都不会很大……我们的想法一直都是,欧洲需要在中国的问题上发出一致的声音,”一名社民党资深成员说,“如果欧洲强大到可以独立行事,它就不会被拖入一个需要选边站的两极世界。”
原标题:德国未来总理,对中国什么态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