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四川“小瑞士”,余杭“小巴黎”:人们为什么喜欢制造“小”景点?
10-27 10:20:07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消息,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

说到旅游,相信大家有同样的感觉——选对目的地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你整段旅程的幸福感。

可那么多美丽的景点,该去哪里呢?

是去九寨沟看克莱因蓝,还是去洱海看日出?是在巴黎的铁塔旁比“耶”,还是在希腊爱琴海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图片

洱海。摄影/冰糖哥哥,来源/图虫创意

愿望无限,假期有限。

你的现状大概是——

路远,钱少,时间紧,还有,正在经历的疫情防控。

莫非,最后只能选择在家里躺平吗?

这时,“小”字辈景点开始闯入很多人的视野中。

什么“小马尔代夫”“小巴黎”“小圣托里尼”“小黄山”“小九寨沟”……所谓的“小”,有缩小版的意思,也有模仿的意味,前往这些“小”字辈景点,可以体验大景点的乐趣。

那么,将“小”字辈的称呼应用于城市或景点中是最近才开始流行的吗?

以他城之名

其实,“小”字辈景点的用法,并不是当代才有的特殊现象。

· 城市的别称/雅号

明清的地方志中,已有多处“小苏州”“小杭州”的记载。明清时,苏杭经济发达,生活富足。因此,不少商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县城、市镇,都获得了“小苏州”“小杭州”这类雅号。如清代福建的浦城县,在当时就被称为“小苏州”,“繁盛殷富,俗尚奢华,故谚有小苏州之号”;再如清代江苏松江府的青龙镇,因海舶辐辏,故被称为“小杭州”。

民国时期,“小”字辈的用法更加流行。它同样被用于城市别称中。

“小上海”这一城市别称使用频率很高。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民国时已然是一座国际化繁华都市。正因如此,上海也成为当时各地城市建设效仿的对象。

一些城市在发展中刻意模仿上海,因而得名“小上海”。1925年,《新上海》杂志中写道,在嘉兴、海盐之间,娄江与华亭两县县城附近,有一处“小上海”。该地之所以得名“小上海”,主要是因为当地“车马宫室、饮食起居”,无一不以上海的风气为风气。那时如果前往这座城市,你会发现,当地人的鞋、帽、佩戴的首饰、日常使用的电话、人力车、甚至道路两旁的工厂、商店、旅馆都与上海极为相似。待久了,竟很难分清自己是在县城还是上海,“人以其色色俱似上海也,故称之曰小上海”。

图片

1930年代的上海风光。来源/网络

除了有因为模仿得名“小上海”的城市之外,还有另一些城市因自身工商业发达,得名“小上海”。此时,“小上海”的别称带有更多的赞誉之意。

最有名的“小上海”,非无锡莫属。民国时期,无锡的民族工商业极为发达。沿着无锡的码头,你就能看到排云式的工厂、笔杆式的烟囱。民国《无锡志》记载:“城周十八里,濒运河,为京沪铁路所经,工商之盛,为本省各县冠……贸易之盛仅次于上海。”这样看,无锡被称为“小上海”,并不是因为说它刻意模仿上海,而是因为它自身发达的工商业。无锡民族工商业繁荣,只不过地方比上海“小”一些,所以才有“小上海”的别称。

这一别称流传很广,现在翻看一些旅游指南书,还能看到“无锡市素有‘小上海’的美誉”这类表述。

图片

民国时无锡的茂新面粉厂旧影。来源/网络

民国时期,有过“小上海”别称的还有宁波、南通、重庆等城。它们得名也大都因为城市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商市繁盛。拥有“小上海”别称,对当时的这些城市来说是一种肯定。

除了“小上海”外,“小香港”也是比较常见的城市别称。

70年代的香港,经济急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因此,一些城市开始将“小香港”作为别称。

图片

香港骑楼老建筑。摄影/杨玉诚,来源/图虫创意

例如,广西梧州就曾因商贸繁荣、人烟鼎盛,获得了“小香港”的称号。再如山东的石岛港,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也因国内外客商来往频繁,有“小香港”之称。

图片

广西梧州骑楼。摄影/杨玉诚,来源/图虫创意

这种将其他城市作为城市别称的做法,不仅在国内城市中流行,同样也出现在国外的城市中。

例如美国的芝加哥,它的别称是“小纽约”。在芝加哥,市中心的摩天大楼,繁华的街道,都让人有如身在纽约一般。再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它的别称是“小巴黎”。布鲁塞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美丽繁华、浪漫多姿,在欧洲有很高的地位,因此被称为“小巴黎”。

近现代,一些城市之所以愿意将“小上海”“小香港”“小纽约”“小巴黎”的名号作为本地城市的别称,是看中了大都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借他城之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广本地城市、吸引人流的作用。

而这些能够被选中的城市,往往也是世界城市。怎样的城市可以称得上世界城市?

有观点认为,世界城市是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特定分量的场所。

在大多数人眼里,世界城市是集财富、权力、智慧、时尚、胸襟、规模、创造力等因素于一身的文明综合体;它既是一些繁荣民族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更多奋发图强的民族孜孜追求的梦想。

——尹继佐主编《世界城市与创新城市》

正因为这些世界城市自身高度发达,才使得众多相对小一些的城市,把能够与之媲美当作一种骄傲。这也是“小”字辈城市说法流行的原因。

· 移民聚居区代号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跨境人口与资本流动的增多,“小”字辈城市的说法也开始出现在城市的移民聚居区中。

许多跨国移民大国中,都可以看到“小”字辈城市的说法。以美国为例,美国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它的民族构成十分独特,由欧、亚、非洲、中、南美洲等各国移民后裔组成。于是,在纽约,你可以看到小意大利;在洛杉矶,你可以看到小东京、小首尔、小西贡、小亚美尼亚、小阿拉伯这类极具本民族文化的特点的小社区。

再如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市中心附近,就有一处社区名为“小印度”(little india)。小印度是印度族群的聚集地,此地的建筑风格,居民的生活习俗,处处体现印度风情,因而得名“小印度”。

图片

新加坡的小印度。摄影/Doggie

中国不是典型的跨国移民大国,但仍不乏有移民社区影响当地景观的案例。例如广州市远景路的“韩国街”。许多朝鲜族人和韩国人在远景路居住,因此该地也聚集了较多的韩国元素。在当地政府、开发商与韩商的共同参与下,现在的远景街已成为广州著名的韩国风情街。

因此,将“小”字辈说法应用于移民聚居区,实际也体现了全球化的发展。

再回到当代“小”字辈的景点。景点中频繁使用“小”字辈,是城市使用“小”字辈做法的一种折射。本地景点利用异国他乡名胜的知名度,能够营造出更高端、更精品之感,从而达到景点营销宣传的目的。

除此之外,从“小上海”“小香港”“小九寨沟”等国内城市(或景点)名称的借用,再到“小镰仓”“小马尔代夫”“小瑞士”等国际间城市名称借用,这样的变化,体现出国际化发展的深入。

随着社会发展和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机会走出国门,亲身体验异国他乡的美景。他们的所见所闻,加上大数据时代人们触手可得的信息,逐渐影响了大众对国内城市景点的认识。原来,家乡的景点与外国美景可以有这么高的相似度啊!由此,具有外国风的“小”字辈景点说法开始风靡。

那么,国内的“小”字辈景点,都在哪里呢?它们真的与世界名胜一模一样吗?

世间的美大抵相同

如果美景之间可以交流,不知它们是否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在祖国的山川湖海中,只要我们足够细心,总能找到想看到的风景。

小马尔代夫

必备要素:Tiffany蓝+茅草屋

“小马尔代夫”最近很火爆,在哪里可以遇到它们?江苏无锡、广东南澳岛、安徽芜湖……都有“小马尔代夫”。

真正的马尔代夫位于赤道附近的印度洋中心。有人说,它是天使坠落在印度洋里的一串眼泪。马尔代夫以度假海岛最为出名。一岛一饭店是马尔代夫特有的旅游文化。

马尔代夫的海是让人留恋的。那里的海十分通透,是很特殊的蓝绿色。因为这个颜色有些接近于珠宝品牌Tiffany&Co的主推色,所以也有人将马尔代夫大海的蓝称为Tiffany蓝。

图片

马尔代夫的蓝绿色。摄影/ingram,来源:图虫创意

蓝色是浪漫的颜色。西方的婚礼习俗中这样说道: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翻译成中文,就是有旧,有新,有借,有蓝。蓝色是传统的西方婚礼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西方人认为,蓝色象征着新娘的纯洁、忠诚,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婚礼中,新娘不需要身披蓝色婚纱,只需一串蓝色的首饰,就可以满足传统婚礼的要求。

图片

有旧,有新,有借,有蓝。来源/电视剧《老友记》截图

去一趟马尔代夫费用很高昂,不过,很多旅游达人在国内找到了同款“小马尔代夫”。例如,三亚的蜈支洲岛。挑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去,湖泊呈现出的蓝绿色一定会让你不由发出“哇”的赞叹。此刻再与岛上的茅草屋合个影,那度假感就是满分了。

图片

蜈支洲岛风景。摄影/lotusjeremy,来源/图虫创意

小瑞士

必备要素:牧场/冰川

冰川与山峰,阳光与白云,再来看看“小瑞士”吧。

真正的瑞士什么样?

瑞士在欧洲最美山脉的阿尔卑斯山脚底。瑞士最出名的就是冰雪和山峰了。阿尔卑斯的冰川,有着最为纯净的冰,透露着奇异的美丽。

瑞士是典型的高原高山气候,谷地温和,高山严寒。高山牧场是瑞士的一大特色。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成群的奶牛正在享用新鲜的牧草,可以瞭望远处的神秘的冰山。沐浴在阳光之下,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你好像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

图片

瑞士风光,与川西小瑞士比,怎么样?摄影/Peter Stein,来源/图虫创意

在国内,哪里可以与它们相遇?

如果你想看看瑞士的同款冰川,不妨去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看一看。

达古冰山,被誉为是“川西小瑞士”。冰川靠近中心城市成都,又是冰川区域内最美的冰川,因此,作家阿来还曾将达古冰山将誉为“最近的遥远”。如果你想看看瑞士同款牧场,川西的毕棚沟、祁连县的卓尔山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图片

中国达古冰川国家公园。摄影/I Viewfinder,来源/图虫创意

其实拥有同款景点的,并不是只在国外,一些国内的景点同样也有。

例如“小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内。

图片

九寨沟。摄影/陈喆,来源/图虫创意

如果不想去那么远,前往浙江的莫干山、广西的百崖大峡谷、珠海的红花森林公园同样可以体验到九寨沟的美景。

图片

莫干山。来源/吟游诗人water,来源/图虫创意

制造“小”字辈景点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几个“小”字辈景点,与大景点本身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接下来的“小”字辈景点可能融入了更多人为的“智慧”。随着网红经济蓬勃发展。商家们也开始改造自家的景点,制造“小”字辈景点的比赛开始了。

小巴黎

必备要素:埃菲尔铁塔

提到巴黎,最先想到的是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矗立在法国巴黎市战神广场上。这座铁塔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以及在1889年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

现在一些公园,为了打造“小巴黎”,先搬来了一座铁塔,还在铁塔旁建了许多西式小屋。漫步在古典风的街道中,回眸便能看到一座铁塔,确实让人有来到欧洲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使得公园迅速走红,成为婚纱摄影、闺蜜聚会的场所。

图片

余杭天都公园。摄影/凹凸漫步,来源/图虫创意

小圣托里尼

必备要素:蓝顶教堂+白色房屋

圣托里尼是在希腊大陆东南200公里的爱琴海上由一群火山组成的岛环。圣托里尼岛也是圣托里尼岛环上最大的岛。圣托里尼岛还有个古老的名字——希拉(Thera)。

公元1207年,为纪念圣·爱莲(Saint Irene),才被改为圣托里尼岛(Santorini)。这座火山岛人口并不多,只有一万四千余人,他们所住的蓝白房子,也成了圣托里尼岛最有代表性的景观。

图片

圣托里尼岛。摄影/Photocreo Bednarek,来源/图虫创意

于是,一些海边的民宿开始谋划着,把这些蓝白房子也搬进自己的酒店。为了让自己更像度假地,这些酒店还购置了一些躺椅。靠在躺椅上,看着天空悠闲的白云,不远处还有着蓝白色的小房子,谁说这不像在圣托里尼呢!

图片

大连某民宿,打出口号“小圣托里尼”。来源/小红书“旅行种草酱”

不过,去这些人为塑造的小字辈景点,还是有一定“风险”。

这些人为塑造的小字辈景点,更多被归入“假装系列”景点。意思是,你去这些地方不能抱太大希望,只能是假装到了名胜古迹,一旦走出商家的人为布景,你周边的景色可能会瞬间“黯然失色”了。

图片

未加滤镜的“小圣托里尼”,确实也有蓝白房子和水面,但是需要再精修才能有圣托里尼的味道。摄影/Z_加糖"

如果遇上不走心的商家,景点做得比较粗糙,或者阅读了把照片拍成“照骗”旅游博主的推文。那游览完景点后,可能还得辛苦你回家把照片再加上几层滤镜。

图片

“小奈良”的鹿,该地实际只有几头小鹿和一片草坪。摄影/Doggie

现在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游客眼球,对“小”字辈景点的制造近乎狂热。

以最近比较火爆的“小镰仓”为例。真实的镰仓位于日本,该景点因《灌篮高手》及《海街日记》等影视作品走红。其代表元素主要是公路、海岸、车站等。近段时间,模仿之风盛起。有人专门做过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六十多个城市拥有“小镰仓”这一景点。但其实,未列入统计的还有很多。这些”小镰仓“中,有不少是景区商家特意购置模型,为吸引游客量而制造的“镰仓”。更为夸张的是,一些景点(或民宿)仅凭附近的一条公路,一片水域,及几张滤镜渲染过的照片,就给自己贴上“小镰仓”的标签,纯属噱头营销。

这样一窝蜂式制造“小”景点的做法,不值得鼓励。

图片

 众多人前往”小镰仓“打卡,商家为吸引游客还办了一些活动。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图片

某APP对滤镜景点道歉。来源/新浪微博

“小”字辈的景点在当代能这么火爆,自然是因为它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广阔,可以“撞脸”世界各地美景,无需办理签证就可以遍览名胜,是多么奇妙的感觉啊!

相较之下,那些因景点营销而人为制造山寨版“小字辈”景点就显得太过刻意。山寨的本质是模仿,但一味的模仿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波网红景点总会被另一波网红景点代替,此时摩肩接踵的人群,也会在某个瞬间变得稀稀落落。

刻意打造的“小字辈”景点不能长久,对商家来说如此,对城市来说亦是如此。

依靠其他城市名称或景点的知名度,提升本城的知名度无可厚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双赢策略。但城市大可不必盲目跟风去建造太多的“小”字辈景点。越是地方的,越是中国的。着力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才是正确的城市发展之路。

此外,前段时间,某城一处“日本风情街”(目前已暂停营业),为吸引人气,给商业街冠以“小京都”名号。但这座城市本身就有被殖民的历史。这种为了商业营销,罔顾历史的做法,无疑伤害了民族感情。

对于“小”字辈景点,一些不恰当的、噱头式的“小”字辈景点,不应提倡,而伤害民族感情的、一拥而上的制造“小”字辈景点行为,更不应该受到追捧。

图片

街道上国旗。摄影/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原标题:四川“小瑞士”,余杭“小巴黎”:人们为什么喜欢制造“小”景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