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精神的力量·让烈士回家”之上海篇②︱他创办了抗战以来国统区影响最大的进步学生刊物
04-02 15:35:48 来源:上游新闻

QQ图片20190402155944.jpg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有这样一面英烈墙,墙上有烈士的肖像,还有他们的出生年月及牺牲时间。前来参观的民众每每看到牺牲的烈士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时,都不禁会发出一声叹息。到底是什么支撑这群年轻人,让他们如此坚定、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呢?

陈以文,这位曾求学于复旦大学的烈士,被敌人称为是共产党里的神行太保,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downLoad-20190402155515.jpeg

创办国统区影响最大的进步学生刊物

据红岩联线工作人员介绍,陈以文中学时期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当中。1940年,17岁的陈以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满怀一腔热血的陈以文来到了大后方重庆,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当时西迁至重庆的复旦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

就在他入学后的第二天,他便来到位于重庆红岩村的八路军办事处,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随后便在南方局青年组的直接领导下,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开展革命工作。

陈以文在大学期间,主要从事组织学运工作,他深知青年学生也是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一定要唤起中国广大青年学生在特殊历史时期应有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1944年下半年,陈以文和杜子材在南方局青年组的领导下,与复旦大学的一批进步同学共同创办了《中国学生导报》,对国统区的青年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陈以文先后担任了总社副社长、重庆分社社长等职务。

后来《导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受到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同志的注意和关怀,沈钧儒、冯玉祥将军等人也都给予了各方面的帮助和扶持。然而,就在抗战胜利后不久的1946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彻底破裂,国民党反动集团公然撕毁协议、查封了我党在重庆的所有派驻机关,也就在这个时期,《导报》被迫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导报》总计出版五十六期,是抗战以来在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进步学生刊物。

在长期农村工作中练就一双“铁脚板”

1947年春,为了牵制国民党在大后方的武装力量,陈以文被组织任命为上川东第一工委委员,在重庆的达县、垫江等地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可是,这个任务对于陈以文这个从小在大城市生活上学的文弱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

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开展工作,陈以文剃了头发,穿上了当地农民的服装,夏日头顶草帽,雨天头戴斗笠,脚踏草鞋,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劳地往返于各村镇之间。有时,他干脆赤着脚和农民兄弟一起锄草、插秧。就是在这样长期的农村工作中,他一改知识分子的文弱之气,练就了一双“铁脚板”。

一次,他为了把秘密宣传品送到目的地,6个多小时跑了几十里山路,把妄图拦截他的特务甩得没了踪影。连敌人的警察局长也不禁感叹到:“共产党里真有神行太保,陈以文就是。”敌人更是把他传得神乎其神,说他能够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陈以文神行太保的称号就是如此得来的。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半年不到的时间里,陈以文等同志发展党员近百人,建立了两支各三四十人的武工队,他所工作的地区更是被誉为“蒋管区的解放区”。可是,高强度的工作却让陈以文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经常咳血。面对同志们的慰问,陈以文总是微笑着说:“目前形势发展很快,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解放。为了早日解放全中国,我们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就算是牺牲,也是值得的。”

然而,1948年12月,因叛徒出卖,陈以文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狱中的陈以文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心态,对胜利充满着信心。他还和江姐等同志一起,以各种形式鼓舞狱中难友们的士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心系民族大业、满怀爱国赤诚的年轻人,最终还是倒在了刽子手的屠刀之下。 

1949年11月14日,陈以文和江竹筠、李青林等30位同志在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在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而就在不久后的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了,陈以文却没能等到这一天,他牺牲时年仅26岁。

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甘侠义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