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是一座城市的呼吸空间,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园中的一种,它利用城市边角地而建。利用的是小场地,营造的是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大环境,实现的是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大实事;提供的是微功能,服务的是市民就近健身休闲的大民生,体现的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情怀。
4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按照利用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计划2018-2020年建成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截至目前,已交付使用第一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30个,在此基础上,今年内还将计划完成2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交付使用。
带娃儿去可以耍一整天
家住大渡口区晋愉岭海小区的王淑琼,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带着外孙女走十几分钟,到双林路的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去耍。“离家近,耍的又多,而且免费,一耍可以一整天。”她告诉记者,女儿和女婿工作很忙,周末也要加班,“我都是65岁的人了,外孙女经常吵着要带她去马桑溪古镇耍,往返路上要一个多小时,只去过一次后来就没去了。”
而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建好后,“一到周末,外孙女都喊我带她去耍。那里有滑滑梯、有沙池,还有攀爬架,基本上可以耍一整天。”
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是重庆首批交付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之一。
记者现场看到,这里不仅有红色的健身器械、橙色的乒乓台、彩色的儿童滑梯、小型足球场,还有荧光广场、多功能草坪区、艺廊庭院区和一家老小都可以攀登锻炼的山体活动区等,无论是老人、儿童还是年轻人,在这里都可以锻炼健身、休闲娱乐。
据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介绍,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占地面积20452平方米,公园融入动感、复合建筑特点,是一个拥有多种运动模式、趣味景观体验的开放式运动公园。
巧妙打造“山地运动”场地
独具山地特色的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位于海尔海语江山北侧,一年前还是一片荒地。“现在一出门就是公园,环境好了,而且我们去公交站也近了,去鸿恩寺公园也近了。”家住附近的周琼英告诉记者,“特别是山顶的秋千,天气好的时候,坐的小朋友都还要排队。因为地势高坐在秋千上,可以将下面的风景尽收眼底。”周琼英说,自己虽然已经60多岁了,“都去荡过这秋千的,很有意思。”
不仅如此,公园里还有运动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和24小时免费图书借阅亭,方便市民的文化生活。
“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的原始场地大致呈长方形,最大高差约36米,场地原有一条山路,是西侧锦绣嘉陵小区次入口必经之路,由于场地高差大,通行较为不便,场地大部分区域一直处闲置状态,少有人群在此活动、停留。我们就结合地理位置,现场情况及周边居民需求,除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大众运动场地外,还根据现场地形引入‘山地运动’的理念,设置了登山步道,健身器械区以及儿童运动区等多功能健身场,全方位的满足市民运动健身的需求。”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称。
用智慧管理系统来管理公园
为更好地实现社区公园的服务功能,公园在运营的时候将使用智慧公园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不仅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还可以及时反馈公园设施的情况,方便运营方进行定期保养。在规划中,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中除了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无人贩售机、智能广播,还有智慧之眼视频监控、感测设施(如环境因子检测)、智能求助设施等。
“比如公园内的无动力儿童娱乐设施对运营方管护能力的要求就非常高,还有社区公园建成后将筹备更多公益类与培训类活动,有了智慧元素的支持,可以有效地开启城市新空间与社区新生活。”中标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表示。
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将惠及200万人
按照利用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计划2018-2020年建成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截至目前,已交付使用第一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30个,在此基础上,今年内还将计划完成2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交付使用。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用心办好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小事、好事、身边事,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将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付使用,届时将惠及群众200万人。”
上游新闻记者 罗薛梅 摄影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