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抗疫一线的七个昼夜:我们的日志,共同的战役
02-11 15:36:2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020年的这个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无数的“逆行者”用担当、奉献诠释着最美。

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一线。

2月4日是农历立春,这一天,我和我的几位同事接到了奔赴战“疫”一线的任务:“疫情就是命令,记录传递战疫一线的人和事,这是媒体记者的职责使命。”

我们出发了!

1.jpg

抗疫日记(1)

2月4日 晴 春天来了

今天是24节气之立春。早早起来。院子里的青菜长得很喜人。不禁感慨,但愿,这生机勃发的场景,能够将严冬驱赶。

我发了个朋友圈便收拾出发了。

目的地是重庆黔江定点收治医院,和同事张瀚祥、李斌一起,接替已在这里奋战了一周的战友。

黔江中心医院,收治了5名患者。这里,将是未来一周我的主战场。

昨天接到单位指令,要求我今天换防。说实话,心里很平静。病毒蔓延,我总在想,自己能够做点什么。不说豪言壮语,总得对得起自己从业16年来的这个职业。尽量的接近一线,尽最大努力记录下大家一起奋战病魔的感人瞬间。

几天前在一个稿子里写到忠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保洁员的时候,一个50多岁的保洁员说:“怕,但不能躲。”

其实,这也是我心里的一句实话。

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都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但记者这个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担当,不能只当看客。

单位一再嘱咐注意防护,配备了防护设备。

到了黔江中心医院,专家组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这个与湖北交界的地方,尽管是前沿阵地,但是真正确诊的病例并不多。

在医院等候专家的时候,两名医生从病区出来,难得的享受暖阳。大家也不约而同地说:“立春了,太阳出来了,春天来了。”

2.jpg

抗疫日记(2)

2月5日 晴转雨 守护

在黔江中心医院第二天,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2月3号收治的一名疑似患者,通过第一次核酸检测呈阴性。主管护士长告诉我们,今天的第二次检测已经做了也是阴性。这就意味着,这位疑似患者,在今天可能会被排除疑似。

下午,正等着这位解除隔离的幸运儿出来准备采访,下起了雨来。雨中,一辆救护车过来,恰好停在隔离解除出口和确诊病人入后之间。我还以为是来接“疑似”回家的,仔细一看,车体上印着:酉阳县人民医院。

第一反应,这不是黔江的救护车,应该是送患者来治疗的。

车门打开,三个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下来(原谅我确实看不出他们长什么样,防护服包得严严实实的,我只能称为工作人员),从车厢扶下来一名确诊患者。

“酉阳来的?”

“是的。”

“确诊病例?”

“确诊了。”

我和医护人员简短的对话。医院里面出来的另一名医生已经接过这位确诊患者立即往院内推。

很快,官方消息确认,这是酉阳县第一例确诊病例。

顿时,心中莫名的有一点感伤:一边是解除隔离的大姐高兴的出院,咫尺之外是确诊病例的身影。

庆幸的是,医护工作者在坚定的守护着他们。

3.jpg

抗疫日记(3)

2月6日 阴转小雨 咳嗽

一早起来,有点咳嗽,不禁有点疑惑和担心,其实昨天就有一点咳嗽。

由于黔江的气温比重庆主城低一点,晚上回到房间码字的时候,就把空调开到制热。室内温度起来了,但是房间里却干燥了。连刚刚洗好的衣服都干了一半。这也是我平常冬天基本上不开空调的原因。

喉咙有点痒,便开始咳嗽,只能不停的喝水来润喉。索性又把空调关了。

今天一早起来,咳嗽加重了。好巧不巧的,还连续打了几个喷嚏。

仔细一想,这不就是肺炎的症状吗?

想起昨天的工作细节,甚至怀疑昨天近距离拍摄了酉阳来的确诊病人,自己就中招了?

我摸了摸额头,没有发烧,测额头的体温,不到37℃。但是还是偶尔忍不住咳嗽。

下午,采访黔江中心医院的放射科主任高万春的时候,说CT检查就是防止疫情的侦察兵、参谋长和裁判员,拍摄CT 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判断患者肺部有没有感染是不是疑似或者确诊。恰好没有病人来检查,高主任开玩笑的说:“来,我给你们检查一下,你们就可以了解我们检查的过程,帮助你们有个感性的认识。”

高主任指指我:“小伙子你去试一下。”

躺上CT机,穿着防护服的技师说:“等下检查的时候你要憋一口气哦。”

我一憋气,忍不住就咳嗽出来。

我能感受到防护服包裹着的医护小哥哥疑惑的眼神。

我主动坦白交代:“有点咳嗽。”

防护服小哥哥说:“没得事。”

检查,很快,不到一分钟。医生指令我下来,“刚才设备没有准备好,我们再来一次。”

还要复查一遍?我心存疑惑。

重新躺上去,我又咳了一声。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疑惑的眼神。

“你没有发烧吧?”防护服小哥哥进入了警惕的工作状态。

“没有啊,我体温正常。”

两分钟后,检查完毕。回到操作间,高主任和医生、护士正在仔细观察我的CT片。看他们严肃的眼神,我深切体会到了病人等待的煎熬。

过了好一阵,其实也就不到一分钟。高主任笑着对我说:肺部检查很好啊,没有抽烟的习惯吧,哈哈哈哈。

高主任爽朗的笑声,让我长舒了一口气,也跟着笑了起来。

4.jpg

抗疫日记(4)

2月7日 晴 兄弟

今天上午我们去的是重庆和湖北交界的黔江区邻鄂镇。在这里采访,我们了解的是在边界线上,如何做好防护的,自然免不了一脚跨过省界线踏入湖北境内,成了湖北回来的人了。

触动我的,是一位湖北人:30岁的冉草原。他的准确身份是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马岭村村民,但是他家的房子,却在重庆市黔江区邻鄂镇的境内。

事实上,冉草原一直生活在邻鄂镇。冉草原户口所在地坪坝营镇,已经有4例确诊病例了,因此,冉草原已经很久都没有“回湖北”了。一方面,是因为道路上设置了检查站和卡口,两省市都在劝大家不要走动,隔断了往来,隔断病毒传播。另一方面,冉草原觉得,回去更危险。

像冉草原这样生活在邻鄂镇的湖北人,还有10多个。邻鄂镇党委书记黄选告诉我,这些人其实已经和镇上的居民融为一体了。疫情来了,镇上已经把他们纳入“自己人”来统一管理。

冉草原有一个堂弟叫冉滔,是个重庆人,两弟兄同岁。冉草原告诉我,生活在这边,也要为抗疫做点贡献,两弟兄就当起了志愿者,一起在镇上义务宣传,喊大家不要外出,减少病毒传播。

一个湖北人,一个重庆人,兄弟俩说话的口音无二,生活方式无二,仅仅是因为户籍归属不同而已,但都是同胞兄弟,目的都是相同的:抗击疫情,早日摘掉口罩。

抗疫日记(5)

2月8日 晴 元宵节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个团圆的日子,也是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耍龙灯、踩高跷闹元宵的喜庆日子。

然而,因为这场疫情,这个元宵变得静悄悄。

战“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病人会如何过元宵?我们经过层层关卡,走进了医院这栋收治了6位确诊患者和仍有6位疑似病例的大楼。

5楼是收治疑似病例的区域。病房之外,是护士站,也算是过渡区,从清洁区进入到这里,再往前就是病房了。

在这里,看到了前天采访到的那位护士长——疑似病例赞不绝口的护士长童霞。

“又见面了啊!”

简单的招呼后,开始交谈。

童霞今天主要负责半污染区的工作,不用进入病房和隔离的疑似病例接触,偶尔配合里面的护士,递药,送东西到隔离区的门口,由里面的护士来取。

每碰一次门把手、药品……童霞都要用桌上的免洗手消毒胶凝来搓手消毒。甚至过一阵根本没有碰东西,都要去做一次。不仅童霞,在这个区域我看到的其他医生护士,都是如此。一种好的习惯,才让他们在直近距离面病毒的时候才有了更多的保护。

此时已是晚上8点40多分,童霞还没吃晚饭。

直到晚上9点过了,医院给医护人员送来了汤圆,作为元宵节的礼物。事先没有告知他们,童霞接过汤圆非常惊喜,但是她转身,就把汤圆送到病房,“他们也过节,让他们也高兴一下。那个都不愿意在病房里过节啊。”

从疫情开始蔓延的腊月二十九开始,童霞就一直在一线,没有回家,哪怕不值班,也在医院的宿舍里,类似于居家隔离,减少和家人的接触,降低病毒传播的几率。

也就是说,童霞已经差不多20天没有见到自己的娃娃了。娃娃3岁多一点。

9点半,值班医生见没有太多事情了,就叫童霞先到清洁区吃饭。

从微波炉里拿过盒饭,刚刚打开,童霞还是忍不住给家里打通了微信视频。我坐在童霞对面2米开外,能够非常清楚的听到手机里传来3岁娃娃稚嫩的声音。两句话后,手机里传来孩子稚嫩的歌声:“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

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刚刚还爽朗大笑的童霞,瞬间就泪流满面。

“天都黑了,妈妈你快点回来嘛。”

一段简单寻常的对话,却让我这个男人也鼻子一酸,童霞哭了却忍着眼泪:“妈妈很快就回来。”

我们悄悄退了出来,将空间留给她和孩子。

回到酒店,我也第一时间洗手消毒,想起应该给5天未见的儿子打个电话。

抗疫日记(6)

2月8日 阴 好消息

上午11点多,我们在黔江中心医院大楼前,正在商量采访安排,市级专家组组长、重医附二院呼吸科的江德鹏医生:“小伙子们,他们告诉你们没有,明天可能会有两例出院!”

“好消息啊!”

我们简单的交流了一下,在场的每个人都很开心。

尽管还要等最后的确认,但这就是信心和力量。

我们到达的第一天,江医生就告诉我们,黔江的两例,有一个的核酸检测呈阴性。当时我们就预计会很快出院。

哪知第二天,患者有点反复,接下来的核酸检测有点弱阳性,就继续在医院治疗。几天过去了,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要拨开云雾见青天,想想都激动。

“明天,要早点去,和两位患者聊聊天,听听他们在里面和病魔作斗争的故事。“同行的记者张瀚祥早早的开始做起了准备工作。

抗疫日记(7)

2月10日 阴 再出发

根据安排,我们这一组在一线的七天战“疫”时间到了,即将于今晚撤回,新的战友已经到达并轮换上岗。

今天有三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是,等待了几天后,黔江中心医院的两名确诊患者终于出院了。

下午2点多,看到出院的两个患者,都是很阳光很活泼很开朗的两个女孩。

出院的时候,两个痊愈的妹子不停的向帮助、照顾自己的医生护士深深的鞠躬。在临上车回家前,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黔江片区副组长、重医附二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江德鹏教授却拉过两个妹子,深深的鞠了一躬。

第二个好消息是,两个小姐姐在出院前,就决定捐赠血浆用于针对疫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江德鹏告诉我,两位患者都愿意出院两周后到黔江中心医院捐献血浆。

第三个好消息是,在结束七天的黔江战“疫”轮换回程路上,我接到单位新的指令安排,我将于明天出征湖北,同医护人员一起奔赴孝感。从黔江换防孝感,从防守一线挺进战斗一线,心里既激动,又觉得对不住儿子,就在回程出发时承诺要回家好好陪他练书法。

然而,疫情就是命令,一路上接到了家人、朋友、同事的电话,或者微信信息:有担心、有挂念、有加油、有鼓劲的。我在想这就是一个媒体记者的使命担当,光荣而艰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永攀 张瀚祥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