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15日发布会丨反复刷手机 不停量体温……心理学博士给你支招
02-15 16:56:2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5日新闻发布会用图(4171601)-20200215165748.jpg

2月15日下午,在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党委副书记、心理学博士叶海燕 ,针对居家隔离的市民,从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可能产生的隔离心理应激反应,并从专业角度给给予心理调节上的建议。

叶海燕表示,在情绪方面,不同程度地对“疫情”紧张、烦躁、焦虑、恐惧,担心疫情无法控制;变得容易烦躁,无缘无故发脾气,家庭冲突和社区冲突易发;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愤怒。

在认知层面,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特别敏感和关注,将压力下容易出现的心跳呼吸加快,食欲下降、头晕胸闷、肠胃不适等身体的各种不适与“疫情”联系起来;对别人、自己是否戴口罩、是否咳嗽等行为或症状会更在意;

在行为层面,不停地刷手机,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测量体温;过于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生活不规律,睡眠不佳或失眠;不能静下心来做事,对远程学习和工作手忙脚乱,效率降低等。

针对居家隔离的市民产生的隔离心理应激反应,叶海燕 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和调节方法:

面对这些心理应激反应,社区群众应做好个人心理防护。首先减少刷屏频率。通过设定网络使用时间和关注官方权威信息,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降低不确定信息带来的焦虑,增强对疫情防控的信心和自我保护的信心,避免被谣言裹挟。

专注每个当下。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的事件中,无论是吃饭、看剧,工作还是休息。坚持一次只做一件事,每做一件事都专注其中。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为此次疫情提供最佳的帮助与支持。

连接内心资源。可以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帮助自己连接内心资源。可以回忆在过往的生活中发生过哪些幸福的事儿,比如被爱、被理解这样的心理感受;还可以问问自己做些什么能感觉好一点儿,如音乐、宠物、花草,通过现在的情景和心理进行连接。

也可以畅想疫情结束后的美好生活,如旅游、美食、聚会等,和未来的心理进行连接。总之,通过连接内在的资源,帮助自己夯实内心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此外,与居住在一起的家人共同分享心情、共同健身、共同游戏;也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不能见面相聚的亲朋好友进行空中聚会,互送祝福;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同社区的人进行交流,给予彼此信心和共情,降低面对疫情的焦虑水平和无助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张瀚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