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龚澎在重庆,跨越大半个世纪的美丽
05-14 13:49:02 来源:​七一客户端

作为现代政治的一种运作手段和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新闻发言人是一种传播现象,一种传播形式,更是一种传播制度。新中国新闻发言人展现在世界舞台,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3年3月1日,外交部正式建立起新闻发言人制度。

说到新闻发言人,我们该记起一个人,一个伴随中国共产党外交事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跨过大半个世纪的奠基人。

她叫龚澎,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新闻发布官,中国新闻发布事业的领衔者,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她为毛泽东当过英文翻译,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还给彭德怀做过秘书。毛泽东主席对她称赞有加,说她天生丽质。周恩来总理这样评价她:龚澎静若处子,是一位极优秀的女性,没有谁可以替代她。在太行山,彭德怀彭总感叹龚澎人才难得。

楚楚动人,落落大方。优雅的身姿,浓密的头发,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眉宇之间透露出一种比美更豁达的庄重气质。那双剪水秋瞳,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满堂尽是革命者,龚澎家庭背景厚重。父亲龚镇洲追随孙中山,周总理称颂他“有德有年,功在民国”,母亲徐文是革命先驱黄兴的妻妹,知书达理,善书法,懂英文。作为燕京大学公认的“校花”,龚澎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活法,可以趁着年轻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滋润。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她有自己更高的追求。

时势造英雄。从她生命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家人避难海外,颠沛流离,奔走四方,这似乎预示了她的未来,将要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度过,也成就自己的一生。

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她是学生领袖,勇敢地冲在队伍的最前列,脖子上那条飘逸的洁白围巾,在如潮的人流中分外夺目。几天后的12日,又和姐姐龚普生一起主持记者招待会,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抨击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向世界发出正义的呼声。这是龚澎的“首次”发言,也是她新闻发言人生涯的起步。

1938年,燕京大学毕业的她汇入“到延安去、做延安人”的洪流,从上海奔赴延安。也是从那时候起,仰慕革命先烈澎湃的女大学生龚维航,脱掉旗袍和洋装的同时改了名字,成为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第一批学员龚澎。

革命者龚澎,风华正茂。一次和同学在延河边散步,碰到毛主席。她立正站好,行了一个鞠躬礼。主席笑呵呵用浓重的湖南话问:你叫么子啊?龚澎把自己改名的起因说了。毛主席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嘛!我们就是要像龚澎同志那样,掀起汹涌澎拜的巨浪推翻旧世界。这年“七一”的一次纪念性集会,毛主席邀请了几位外国朋友参加,特意亲点龚澎担任翻译。这是她走上专业外交和新闻发言人的出发点。

结束在延安马列学院的学习,龚澎来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1940年秋,又从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调往重庆。南方局分配她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工作。从此,龚澎在风云变幻、风云际会的重庆雾都工作和生活了整整6年。

重庆,是解放前龚澎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龚澎是响当当的,被誉为重庆一枝花、外交一枝花、最美中共新闻发言人。

流利的英语,缜密的思维,机智的反应,美丽的品貌,她在山城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是典型的美与革命结合的化身。斯诺夫人说:她具备了东方和西方最优秀的品质。犹如一道阳光、一缕清风,倾倒了当时的美国大使馆和外国记者,不但成就了一个出色外交官的辉煌,也树立起一个优秀的党的宣传工作者的形象。这束白色恐怖下亮丽耀眼的红色之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执著的信仰与信念、坚贞与忠诚换来的。

嘉陵江边中山路,被险恶环境包围的曾家岩50号,是一栋深灰色三层小楼,对外称周公馆。进了大门就如同来到了解放区。人称周公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一楼,陈设简单整洁。

龚澎进来时,周恩来不在。她用极快的目光迅速扫了迎面墙上挂着的三张地图一眼。

紧接着,神采奕奕的周副主席来了。他一边和龚澎打招呼,一边随手拉上了地图的帘子,不经意随口问道:在我进来之前你在这间屋子都看到了什么?

龚澎答,我看到了三张地图。周恩来说,那你具体说说看。龚澎描述了印在脑海里的情景:有一张是欧洲地图;还有一张是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军事地图,上面的数字和说明文字是关于华北战场的兵力分布情况;还有一张我只看了一半,您进来就把帘子拉上了。

周公十分高兴:你的观察力很敏锐。初来乍到的龚澎通过了这场出其不意的面试,开始担任周恩来的外事秘书,同时也是周恩来与外国记者、外国使节打交道的联络员和新闻发布员。

战时的重庆,设有40多个国家的外交代表机构,还有各种国际性反法西斯组织与10多个中外文化协会。宣传出去,争取过来,是抗战期间南方局外事工作的方针。龚澎在山城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每天下午准时来到两路口附近巴县中学内的外国记者站,向世界各地的驻渝外国记者发布来自中共南方局和解放区的新闻和消息。很显然,此时的周恩来已经在着手培养共产党自己的新闻发言人了。

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讲别人感兴趣的故事。不知道的就不要谈,不能不谈的问题,更要掌握分寸。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龚澎在缠绕盘桓、错综复杂、环境险恶的重庆,迅速成长为中共第一位出色的新闻发言人。

在一般人眼里,大都把新闻记者归纳为三个方面:是消息灵通人士,代表着事实;是无冕之王,代表着正义;人们还把新闻记者当作朋友,代表着整个社会,给人以后援和温暖。马克思说,它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人民自由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作为正义事业前进大军的积极参加者,一个战士、一个哨兵,而且是最前线的一个哨兵,龚澎在周副主席的言传身教下,以敏锐的政治眼光,逻辑严密、真实可信的发言表达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立场和观点,靠主动提供信息、沟通意愿来争取民心。她每天埋头必做的功课,就是心无旁骛、日以继夜搜集主要报刊新闻,密切跟踪形势发展,掌握最新动态。皖南事变骤起,正是她用大量事实向外国记者揭露了“同室操戈”的真相。

龚澎还十分注重对外宣传的传播效果,认为把工作做好与已经做好是两码事,愿意宣传还不够,还必须善于宣传。在重庆工作的6年期间,龚澎与同事将解放区的漫画等艺术作品,缩印制作成精美的小册子,介绍到了美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揭批远东慕尼黑的阴谋》《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等名篇,还有周恩来等人对国际局势的讲话、《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发表的许多重要文章也都是由她翻译,并制成英文版发往国外的。

铁腕柔情,刚柔并济,是龚澎的风格。她美貌绝伦,极富女性魅力。她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充分利用女性特有的柔和细腻,擅长以情动人,将中共温润的一面展现给世界。1945年的重庆谈判,龚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毛主席无论是会见赫尔利大使,还是接见外国记者、外国朋友,龚澎始终不离他的左右。期间,龚澎还帮助三个美国大兵实现了会见毛主席的心愿。这样富有人情味的举措,于无声中展现着共产党领袖的随和与包容,展示着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大度与气魄。

其实,龚澎天生还有一种更重要、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骨气和宽广的胸怀。她坚定、刚毅、果敢,靠自己潜在的“刚”,靠勤勉的工作、真诚的为人,靠几近严酷的自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来征服外国记者。长驻虎穴,战斗在敌人心脏,随时都会遭到不测,斗争是严酷的。可这些没有吓倒顽强不屈的勇士龚澎。横下一条心,要做事就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在险恶丛生的重庆,她机智而敏捷地周旋在各国记者中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境,总能化险为夷。国际友人爱泼斯坦认为,当时记者们喜欢她,相信中共发言人的话,龚澎的个人魅力的确是吸引人的一方面,但更多的“一个是她提供的新闻真实,另一个是她为人的真诚和她的品格”。许多外国记者由衷赞叹:龚澎的一举一动,体现着大家所熟悉而且十分欣赏的周恩来的工作作风。

一唱雄鸡天下白,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10月1日,穿着一身宽大旧军装的龚澎,脸上洋溢着兴奋激动的表情,早早就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她的脑海久久萦绕着周总理的一番话:过去我们只是接触过一些外国记者和马歇尔的代表团,还不是全面的战斗。而现在,我们是代表国家,一切都要正规化,堂堂正正地打正规战。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重访中国,龚澎陪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毛主席“山南海北、海阔天空”谈了很久。接见结束后,毛主席说,龚澎同志,我们一起合个影吧。就这样,留下了一张龚澎十分珍爱的与主席在一起的照片。

新中国、新时代新闻发布事业日臻专业化、规范化,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革命时期、战争岁月、建设年代,龚澎那美丽庄重的红色新闻发言人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埋头工作到67岁才离开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被费正清赞誉为“寰球新闻界最出类拔萃的妇女”的龚澎,也没有被容貌和盛名宠坏。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懂得自己的价值,为了党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热忱。她热爱生活,长于思考,执著进取,跨越大半个世纪而永葆一种理性、睿智的庄重与美丽。

七一客户端 郝安

原标题:龚澎在重庆,跨越大半个世纪的美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