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法院在线开庭案件数尚为0,但今年春节假期后短短一个月,这一数字达到654。在辽宁,截至2月21日,已有128家法院全面启动互联网云审判。北京、上海等智慧法院建设较早地区,疫情防控期间云调解、云审判覆盖到基层法院末梢。全国各地法院云审判的普遍应用,为疫情防控构建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不仅仅是应急,疫情之后智慧法院建设将会有更大提升。”基层法律工作者们普遍认为,网络司法能力的快速提升,将对未来我国司法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次大规模应用,效果却出奇的好”
“第一次大规模应用,效果却出奇的好。”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洪涛说,疫情发生后智慧法院判案系统立即投入使用,好不好用,能不能行,法官们都有些“不托底”,但事实证明“很托底”。
2月18日上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通过云审判判处利用疫情虚假出售口罩的被告人廖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副院长曾康说,疫情防控期间基层法院一半以上在线审理案件都是涉疫情案件,除了打击涉疫情犯罪,还对保障疫情防控、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重要作用。
云审判的高效智慧也让法官们感到吃惊。自2月20日起,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仅用5个工作日,就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对张某某等57起案件的58名上诉人完成“隔空”提讯。
“这58名嫌疑人关押在9个不同的看守所,过去把这么多嫌疑人一一押解过来分别开庭,需要调用数百名警力,根本不可能在几天内审完。”洪涛介绍,现在利用网上智慧法院审判系统,无需押解,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上诉人可在不同场所,非聚集状态下,短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
“网络庭审省去开庭、退庭、当事人提交材料、手续等繁琐程序。”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胡智勇发现云审判效率比过去提高1倍以上,“以前线下审判,我只能半天审一个,现在转线上,半天能审两个。”
重庆市芊羽琪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浩任对此也有很深的感受。疫情防控期间,身在重庆主城区的他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参加了一场在重庆黔江区举行的案件地域管辖听证会。在过去,为了参加这场不到1个小时的听证会,他需要来回驱车约8小时,现在则大可不必,“这给群众、企业、法院节约不少时间、金钱成本。”
疫情考验下的经验和不足同样宝贵
“过去,法官对于智慧法院体系讨论观摩的多,在线开庭判案的少,这次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曾康说,疫情考验下经验和不足同样宝贵。
以往,智慧法院作为办案辅助系统,重建设轻应用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与法官们认识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听得多、用得少,而且不少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还存在技术恐惧感。”胡智勇说。
需要适应了解的不仅是法官,也包括社会大众。“正在庭审,对方画面中突然冲出个人插话打断庭审。有时手机没流量突然掉线了。”胡智勇说,这些小插曲对法庭的严肃审理都构成不良影响,既需要从技术上不断提升,也需要全民对网络庭审增加认识和了解。
目前,在线审判平台受容量限制,能支持的办案数量有限。每个法院需要提前预约云法庭,存在排队拥堵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线审判发挥更大作用。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欣说,为应对疫情,他所在的法院紧急上线了10多套互联网庭审设备,可以完成举证质证、录音录像、笔录、文书签署等,但与法官的需求仍有差距。“这次大规模应用,我们收集到许多法官的用户体验,为以后改善在线庭审明确了方向。”
智慧法院建设还面临一些深层次阻碍。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认为,我国在线庭审在审理原则、适用范围等方面仍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还存在不少争议,如在线庭审的案件类型、程序要点、证据展示、电子签名、录音录像能否替代庭审笔录等规则,均需进一步细化明确。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地区在省级层面出台严格规范在线庭审的通知,但各地探索时尺度把握不一,建议对此进行系统梳理,从立法层面加以厘清,为智慧法院的大规模应用扫除制度障碍。
刷新未来司法实践
尽管还有不少阻碍,但在这次疫情应对中的出色表现,让不少人看到智慧法院带给我国未来法治实践的积极影响。
“智慧法院可能给未来司法实践带来颠覆式改变。”曾康理想中的智能化辅助审判是这样的:庭前证言证词都可以在线智能化输入,庭审中系统可以帮助自动生成审判要点,庭审后可以自动生成审判建议书……法官在庭审中只需要引导、决断。曾康说,目前庭审是由书记员手动记录,形成纸质文书和电子文书,未来智能庭审应是全部自动生成。
“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来看,这些愿景都能实现。”李欣说,近年来区块链、即时通讯、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云视频、微服务架构等技术进一步发展,智慧法院建设有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国家在智慧法院建设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技术与司法实践的融合将进一步加速。然而,目前法院缺少既懂法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议国家加大智慧法院人才培养力度。
陈亮说,智慧法院和司法体制改革一起,被视为我国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其重要性不仅仅是方便法官办案,减轻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在于大大降低司法成本,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社会上宁愿信访也不信法的怪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司法成本高的问题。”陈亮说,随着智能法院的不断建设完善,未来老百姓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就能完成申请立案、调解、审判等司法活动,司法过程所需时间也大大缩短,“谁都能打得起官司,法治程度自然会大大提升”。
半月谈记者 陈国洲 周闻韬
原标题:云审判开庭:公平正义不“打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