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创新?重大新闻学院举办“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研讨会”
09-27 15:36:3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9月25日-26日,重庆大学举办“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8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领域专家受邀分2场出席研讨会,“云端”交流经验与心得。

111_副本.jpg

25日下午参会专家与学院部分教师线上合影

据了解,2019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水平提升计划”亦被重庆大学列入 “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今年8月以来,“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水平提升计划”线上研讨会已成功举办3期,成为了该校推动相关工作相关工作的重要理论平台。

110_副本.jpg

26日上午参会专家与学院部分教师线上合影

“创新”是本次研讨的核心关键词。专家们普遍认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创新,意味着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持有新的媒体观念,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学会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制作新闻产品,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112_副本.jpg

高晓虹教授主题演讲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指出,新闻传播的课程教育强调学以致用,要适应媒体的新发展、强化创新能力,理论学习之外,还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

113_副本.jpg

周勇教授主题演讲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周勇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创建以大数据、数据可视化为特色的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开创“第二课堂”及融合跨专业、跨学科与跨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模式的经验。他表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应在创新和坚守中找到平衡点,把握主体性,致力于培养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世致用之才,而非困守书斋的学子。

114_副本.jpg

蒋晓丽教授主题演讲

四川大学企鹅新媒体学院院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蒋晓丽注意到,在信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国内新闻传播教学内容却普遍较为滞后。“当前学生学习的时空场景已不再限于课堂,而是一个多面的、流动的、随时随地的日常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

115_副本.jpg

胡钰教授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围绕“提升新闻学子全球胜任力的探索”分享经验。据了解,清华大学正在采用参访式、体验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当代中国青年使命的认同,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青年担当的优秀学生。胡钰表示,未来的主流人才应具有更深的思想、更广的专业、更新的技术、更活的表达、更高的伦理等素养。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建议,课程体系构建上,既要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传统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同时也要围绕智能传播,构建包括智能新闻生产、智能内容短视频生产、智能会展、智能媒体运营与设计的体系闭环,特别强化智能媒体的实践应用。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陈龙认为,新闻传播学的教学改革创新,应加强技术课程、技术师资的引进;注重校内技术师资的共享,与计算机学院共享软件设计、大数据算法等课程,以适应全媒体发展的需要。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张举玺,分享了该学院根据教师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专岗设置,对科研有极大兴趣和能力的老师设置专职科研岗,而教学能力强且热衷的老师开设专职教学岗,从而实现因人制宜地尽量留住人才。

“优秀的党媒新闻人才,需要具备符合型的解释力、专家型的表达力、全媒化的技术思维能力。”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表示,新闻传播学的卓越人才建设应该坚持新型党媒人才培养的定力,关注新技术革命所创造新业态的人才需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分享了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经验:与新华社、学校小语种外语学院合作开设了“战略传播实验班”,目前正在执行新闻+日语、新闻+法语和新闻+德语的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新闻传播类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黄升民就全国高校建设新闻一流本科专业的路径提出三点建议。其一,要有清晰的学科定位,新闻传播教育应当定位于应用型学科;其二,必须重新设计一套适合应用学科发展的评估办法;其三,必须打破专业壁垒,建立新型的交叉学科。

另外,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吕新雨介绍了该校卓越新闻人才“厚基础、强专业、重创新”金字塔课程培养体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韦路提出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注重的“四个一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张明新分享了“面向未来,学科融合,主流意识,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思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志安分享了专业边界融合、建设开放实践平台、加大课程设计的经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周葆华就国内新闻传播学科改革提出“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建议;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教授建议积极探索交叉办学,打破学科壁垒;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认为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要做到“媒介融合”“专业融通”“课程融汇”;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指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发展要素是要围绕在地经验和特色发展两个方向努力;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萌芽则提出了强化数字可视化相关课程建设、加强与业界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建议。

会议最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党委书记凌晓明、院长董天策,对专家们提出宝贵经验和意见表示感谢。接下来,该学院将借势“十四五”规划编制,把握机遇,认真谋划发展思路、任务、举措,加强与各院校间的合作,紧跟前沿趋势,立足新平台、运用新手段,推动学院发展行稳致远。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实习生 刘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