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攒一张“时光票” 回看院子里那些悠长往事
10-26 17:35:44 来源:今日重庆杂志微信公众号

今日重庆杂志微信公众号消息,在中国人的居住史上,院子与“家”的联结想来是最深的。在有关儿时的记忆中,如果你曾经在院子里住过,无疑是幸运的。

酉阳县龙潭古镇,有1700多年历史,蜀汉以来一直是“县丞”“巡检”“州同”“县佐”的所在地。我们在这里遇到了耐人寻味的院子——吴家大院。庭院深深,曲水流觞,勾起了好些悠长的往事。

看见凝固的旧时光

走在古镇的石板街上,随处可见老院子。房子都是木结构的,普通人家的户型是“三柱四骑”或“三柱六骑”,大户人家住的则是“四合天井”大院。

吴家院子坐落在古镇的九桥溪畔,是这些老院子中的“大户”。

窄窄的小溪隔断了吴家大院和龙潭古镇铮亮的石板街,一座小石桥横在大院朝门与石板街之间。小石桥一端侧面,是个很小很小的花园。没有花草,主人吴书强在花园里忙活着什么。

他喜欢钓鱼,正在挖蚯蚓。吴书强患过中风,落下了病根。他盯着我们看了一会儿,估计是觉得我们有往大院里走的意思,便放下手里的小锄头,带着我们跨过小石桥。

听他说,吴氏家族始祖吴绍周14岁时随家人从江西迁徙入川,辗转来到酉阳龙潭。吴绍周发奋读书,后擢升为大学士,取得功名后,便在这九桥溪畔建造了吴家院子。

九桥溪,一条有九座小桥的溪水。流势忙忙的溪水旁,吴家院子临水的墙体上骑跨着一座走马转角楼,优雅自然,依稀仿佛能窥见大院往日的荣光。八字形青砖朝门前有五级台阶,朝门内是一处小天井,有些破败了。

小天井两侧的房屋开间和进深都不算大,如今用作了厨房和杂物室。从小天井进入室内的过厅,需要再经过一道石阶。过厅两侧的厢房是主人家的卧室,有两层楼,木板墙上的雕花窗棂也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

从过厅内再登上九步石板梯,经过这第三级台阶后,我们来到了一处较为宽阔的院坝,院坝原有的房屋被损毁拆除,三面全是高数丈的砖墙,藤蔓植物爬满了墙体,墙沿处还残留了一些老屋的痕迹。

这样的院子,曾经几代人同堂而居,定是大大的福气。

别有洞天的后院

吴家院子经历了吴家益、吴先序、吴绪均等几代人。其中,吴先序的堂哥吴先冲在吴家院子旁建造了一座宅院,也就是吴家后院。

在院子里,一壁高大风火山墙耸立的院坝东侧有一道石门,通向后院。后院现在是堂祖母董世云的家,石门早就封上了。

出了老院子,吴书强带我们绕到他家的东侧,跨过九桥溪另一座小桥,穿过一条狭窄的甬道,就到了后院。后院朝门前,有一个不太规整的小院坝,六块雕花石栏板临溪而立。石栏上刻着的花鸟,虽经历了时光的打磨,依旧清晰,看得出当初雕刻的精致。

正当我们驻足院坝欣赏朝门的大气时,似乎听到门外有响动,年近八十的董世云出门把我们迎了进去。连接朝门与天井的精巧门楼很是显眼,虽然木桩底部遭风雨侵蚀了不少,已有些飘摇。

院内的小天井明亮开朗,四周是两层楼的房子,镂刻着雕花的栏杆,花窗和垂花柱上也雕刻着宝瓶、花卉、蝙蝠等精致细腻的图案。

旧时光

堂屋位于小天井之上,主人家在堂屋搭了三根竹竿,晾着衣服和被套。堂屋后有一扇紧闭的小门,门扣用废电线缠着,算是锁。透过门缝,能够看到堂屋后别有洞天。

征得董世云的同意,我们打开了紧闭的小门,发现堂屋后还藏着一座小小的后花园。后花园两侧的厢房早已破败,踩在室内腐朽的木板上,嘎吱作响。透过手机的微光,我们发现木墙上糊的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报纸。

厢房的雕花木门上,人形图案在特殊年代被削了去,仔细看依旧看得出一些捕鱼的场景。“船连着船,过河都不湿脚。”看着门上雕刻的渔船,吴书强想起小时候的情景。

历史上,龙潭的商人把当地的桐、茶、漆、棓、朱砂等特产装船,沿湄舒河进入酉水河后汇入沅江,通往湖广、江浙等地。

院子里的家天下

雍正末年废除土司制度,取消“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禁令后,龙潭古镇上盐号、商行、店铺林立。江西商人在此建了万寿宫作为会馆,湖南商人在此建了禹王宫作为会馆。

吴家祖上就是做桐油、土漆、五倍子等生意的,长途贩运至汉口、常德等地,吴书强小时候听祖父说起过。

抗战时期,龙潭古镇成为了沦陷区民众避战的大后方,1.5平方公里的小镇容纳了八万人,商贾云集,人烟阜盛,龙潭一时蜚声全国,被誉为“小南京”。

赵世炎、王勃山、赵君陶、刘仁、王剑虹等仁人志士就是龙潭人,这里也还留下了贺龙、沈从文、丁玲、田汉等人的足迹。在这样的地方,住在像吴家院子一样的家里,屋外是时代的风云变幻,实在好奇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董世云在吴家后院生活了大半辈子,说起吴家院子的过去,她很是平和。

当年她从龚滩嫁到龙潭时,走了两天的时间。那时的吴家,虽开始萧条败落,但“百足之虫”,依旧算得上殷实。她听丈夫吴绪均说起过,父辈有6房人,为了外出谋生,父辈卖掉了家里绝大部分土地房产,后院西侧的院子,原本也是吴家院子的一部分,当时卖给了严姓人家。现在,那里成了严家院子。

最近几年,她偶尔听人跟她说起,吴家“绪”字辈还有人在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只是,相隔久远,再要联系实属不易。

回看150多列风火墙,200多个四合院,不知有多少家园故土的离愁别绪消散在龙潭古镇的粉墙黛瓦间。

原标题:攒一张“时光票”,回看院子里那些悠长往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