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吸引力、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及支持本土企业、服务外来企业的进展成效,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和市发展改革委指导,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重庆日报承办的“重庆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各市级部门、各区县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有哪些创新做法?重庆日报组织相关专家、企业界人士开展了一系列调研,选择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案例予以展示交流。即日起本报开始报道这些案例及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北碚区三溪口,修葺一新的三溪口豆腐鱼特色美食街。(摄于9月21日)重庆日报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北碚发展民营市场主体11056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68%,增速19.75%;其中民营企业4449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7.21%,增速24.93%。
在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为什么民营市场主体不降反升?北碚给出的答案是:用两个“直通车”竭力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水平和能力,把对营商环境的优化做深做实。
线下“直通车”助企解困
几个月前,受疫情影响,位于北碚区天府镇的重庆煜立机械有限公司停产停业一个月,订单量大幅下滑,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面临巨大发展压力。企业试图获取融资,却一直未果。
遇到难题,当然要找政府部门帮忙。按照以前的办事流程,企业需要一级一级向上跑。街镇解决不了,就要把问题呈报给区级部门,如果仍然解决不了,还要呈报给区领导。层级多,流程复杂,非常耗时耗力。
但这一次不同。企业负责人径直来到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民经局)。在民经局的协调下,北碚区科技局先是对企业开展调研,然后立即与农商行北碚支行取得联系,全力促成银企合作。企业最终获得融资16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今年上半年,这家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5万元,同比增长31.8%。
2018年,北碚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民经局这样一个专门机构,专门负责收集、汇总企业反映的问题,交办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责成其限时办理。超时未完成的,会催办督办。区级部门无法解决的,由困难问题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解决。这样一套机制,就叫做“直通车”。
线上“直通车”优化流程
2019年7月,北碚区又开通网上“直通车”。
企业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款名为“自己人”的App,就自动成为会员。遇到问题需要向政府求助时,企业只需在App上进行填报,后台就会自动分发至相关部门。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的各个部门,均有接受、处理民企诉求的网上办事程序,每一步都能在网上呈现。事情办完,满不满意,企业可以给部门打等级进行评价。被差评的部门,视其情况可能被追责。由此,北碚区的民营企业,包括大大小小的个体工商户,有了专门给自己提供服务的线上线下两辆“直通车”。
这一制度创新的主要功能,在于优化办事流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面临的各种堵点,不管是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还是转型的火山,靠一个办事流程的优化不一定就能完全解决。要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还得针对这些堵点,切实找到疏通的方法。”北碚区民经局负责人说。
放大“直通车”功能
为此,北碚区对“直通车”制度进行优化,进一步延伸服务链,完善服务功能。简言之,就是在“直通车”收集问题、解决一般性难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个性难题,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一事一议,从而放大“直通车”功能。
位于北碚的鱼司机石锅鱼,就是“直通车”功能扩容后的受助者。受场地狭窄、环境脏乱差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这家时常生意爆满的民营餐饮企业,不得不限制客流量,“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流走”。
获悉这一情况后,北碚区商务委、童家溪镇等部门主动出击,对该企业场地环境来了一个大整治。为帮助企业扩大经营,北碚相关部门动员附近顺丰门市搬迁,还协助修建了一个停车场;为治理污染,又对周边一座污水处理厂进行加盖处理。
这还不够,为打造产业气候,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北碚区聘请专业公司制定三溪口豆腐鱼美食街发展规划,将该企业纳入规范指导范围,并对企业周边及美食街全线进行道路交通、景观配套设施建设和商业软环境打造,指导企业积极做好内部提升和调整。国庆期间,该企业营业额较往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北碚区民经局负责人介绍,放大“直通车”功能,找到堵点,全力以赴疏通,两年来,他们已经探索了不少这样的疏通经验,主要包括构建完备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以培育民营经济为抓手推动老城区产业转型、组建商协会助民企抱团发展等。
重庆日报记者 吴刚
原标题:重庆优化营商环境 十佳案例评选 两个“直通车”提升民企服务效能 今年前三季度北碚民营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3.68%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