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原本以为要跑一趟主城区做手术,没想到在县里就看了病……”11月9日下午3点,巫溪县人民医院手术室门口,双阳乡双阳村村民蹇兴祥握着一位医生的手连声道谢,久久不愿放开。
10月28日,蹇兴祥的爱人唐文琼在自家3楼晒被褥时不慎摔落,全身多处骨折。其中,因高位颈椎骨折需要进行高难度的高位寰枢椎骨折内固定手术,而这个手术在当地医院无法完成。
一家人正着急,一位医生来查看了唐文琼的病情。后来,就有了前述这台手术……
这位医生叫廖正步,是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巫溪县田坝镇双箭村第一书记。
今年5月,作为市政府办公厅帮扶集团的成员单位,重医附一院向巫溪县选派了5名一线医护人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5位第一书记在完成驻村工作的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大山深处办起一所“流动医院”。
开起一间定期门诊
巫溪县是重庆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区县。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这5位第一书记走村入户时,都带着血糖仪、血压计、听诊器、血氧仪等设备,一进门就先为村民做“体检”,当地群众高兴地说,第一书记帮到点子上了。
5位第一书记都有着多年诊疗护理经验。其中,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廖正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蒋在强,急诊科副主任护师代涛,分驻田坝镇双箭村、田坝村和白草村;内分泌科护士长黄艳、检验科副主任医师黄世峰,分驻上磺镇严家村、天星乡湾潭村。
为了方便村民就医,廖正步和蒋在强还在田坝镇卫生院开设了定期门诊。大城市的医学专家常驻小山村,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甚至周边乡镇的村民也慕名而来。
红池坝镇渔沙村村民袁文伟专程赶到卫生院,拜托蒋在强上门为他爷爷看病。袁文伟的爷爷今年已80岁,患有肺气肿、肺穿孔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外出求过医、住过院,今年上半年病情愈发严重,已卧床不起。
蒋在强赶紧背着医药箱上门。经诊断,发现老人因多年用药,身体产生耐药性,导致肺部反复感染。这样的情况,需要先增强免疫力、抵抗力,再根据恢复情况细致地调整用药。在多次上门诊治、精心调整治疗方案后,原本卧床不起的老人一天天好起来,现在已能下地走动了。
组成一个流动医院
5位第一书记分别来自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内分泌内科、急诊科和检验科,都是有着丰富诊疗经验的一线医护,有人开玩笑:“我们加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流动医院了。”
对啊!与其坐等病人上门,何不带着“医院”走村串户,让更多的村民能够享受到医疗服务。于是,由5位第一书记组成的“流动医院”,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他们承诺,要在两年驻村时间内,利用休息时间走遍巫溪所有乡镇开展义诊。还打算通过平时的义诊和走访,针对当地的地域特点和发病规律,编写《巫溪县慢性病管理指南》,指导当地进一步做好慢性病管理,并推动管理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
就这样,哪里有需要,这所大山里的“流动医院”便出现在哪里。短短5个多月时间,他们已到通城镇、红池坝镇、田坝镇、天星乡、双阳乡等地开展了8次义诊,受益群众1000余人。
10月28日,“流动医院”去双阳乡义诊,在进村途中碰到了县医院的急救车。一打听,原来是村民唐文琼不慎从3楼坠落。廖正步当时便留了心,结束义诊后,他匆匆赶到县医院查看。
唐文琼需要做高难度的高位寰枢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但当地医院无法完成。所幸有这所“流动医院”,才在当地为其做了手术。目前病人恢复情况良好。
留下一支专业队伍
11月10日,蒋在强在田坝镇卫生院坐诊。整个过程,马洪焱一直坐在一旁,专心记录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蒋在强开出的药方。
45岁的马洪焱是全科医生,已在田坝镇卫生院工作20多年,平常多为村民诊疗头疼感冒等常见病。医疗技术和设备落后,进修学习机会少,是乡镇卫生院医生面临的现实困境。这几个月,马洪焱和同事们就像“海绵”一样,向几位第一书记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
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是5位第一书记的任务之一。他们在日常看病的同时,培养随诊医生,每月由几名专家轮流在田坝镇卫生院开展两次学术活动,让更多的当地医生成为未来乡村高水平的全科医生,让更多村民能在家门口看好病。
5位第一书记还参与巫溪当地医院的高风险医疗手术会诊,带着当地医生操刀高难度手术,协助偏远山区培养医疗专业人才队伍。
“在两年的驻村时间里,我们要力争为当地留下健康理念、诊疗技术,培养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廖正步说,这是5位第一书记的共同目标。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龙丹梅
原标题: 小山村里来了大城市医生 巫溪当地群众高兴地说,第一书记帮到点子上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