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两江观察丨解局!重庆枢纽港怎么打造?
11-29 14:57:04 来源: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

“枢纽港”是重庆的6张城市功能新名片之一,是提升城市开放能级的重要载体。

近日,重庆召开市规划委员会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会议,对备受各方关注的《枢纽港规划》进行了审议。

重庆不沿边不靠海,物流一直是制约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重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通过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等物流枢纽建设,打造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本次会议透露,目前重庆规划布局了12个“水陆空”枢纽,其中6个涉及货运物流。接下来,重庆如何以枢纽港为抓手建成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就此,两江观察采访了《枢纽港规划》评审专家、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军教授

图片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一片繁忙。鲁道新  摄/视觉重庆

条件够格吗

两江观察:首先,请问何为“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呢?

张军:国际物流分拨中心集国际商品的中转集散、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展示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具有跨区域辐射带动力的国际性物流枢纽节点。

从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际建设经验看,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一般具有7个核心要素:

●畅达高效的交通物流枢纽节点

●高效便利的通关服务平台

●规模化的全球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集聚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主体及其跨境物流资源

●形成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

●一体化的公共信息平台

●完备的服务保障环境

图片

两江观察:以枢纽港建设为抓手、打造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重庆有哪些优势,够格吗?

张军:我认为重庆至少具备5大优势——

区位优势突出。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物流方面,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和组织中心,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等也取得显著成效,这些都为重庆打造现代物流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流网络体系日趋完善。重庆是我国西部唯一拥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并拥有连通海内外“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和“3+12+N”物流枢纽节点体系的城市。

向东南西北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也基本成型:向西,有中欧班列连通欧洲、中亚、西亚等地;向东,有长江、渝甬班列等连通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并借道出海;向南,有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跨境公路及国际铁路联运等连通东盟、中亚、南亚等地;向北,有渝满俄等连接俄罗斯、蒙古等。

开放平台口岸体系初步形成。以两江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引领,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开发区、园区等各类开放平台互补互促,重庆形成了较完整的开放平台体系。已获批肉类、水果、粮食、活牛、水生动物、冰鲜产品、整车和金伯利钻石8个进口商品指定口岸,使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拥有指定口岸最全的省市之一,并实现功能向其他口岸扩展延伸。

发展环境服务功能不断改善。重庆致力于完善开放口岸和保税功能要件建设,通关监管、口岸物流实现“并联作业”“限时作业”,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产业体系货源支撑初具规模。重庆的笔电、汽车、电脑配件、智能手机等产品和货物大量出口国外,摩托车出口全国第一,汽车出口全国第二,通机出口一度占到全国的50%……由此看到,重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有利于打造物流中心。

从以上分析,我认为重庆以枢纽港建设为契机、为抓手,打造内陆国际分流分拨中心,基础比较扎实,是有条件、够资格的。

图片

▲2021年10月底,首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从秀山开行。唐磊 摄/视觉重庆

面临哪些问题

两江观察:重庆在审议《枢纽港规划》时,把“强化各枢纽港站互联互通”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为什么呢?

张军:互联互通,是物流畅通的关键。目前,重庆的国际物流服务运营效率相对较低,造成此种“尴尬局面”的本质原因就是各个物流枢纽港站之间的基础设施上没有真正实现“无缝对接”,物流业务作业流程中断,增加了中间作业环节,物流作业时间和成本都会相应增加,物流作业效率也相应降低。

因此,要解决上述难题,从“硬件”上说,要在枢纽港规划建设中,实现不同运输方式枢纽港站之间的物流通道“无缝衔接”;从“软件”上说,要借助信息共享,推动不同枢纽港站之间在物流业务、服务流程上实现互联互通。

两江观察:那你认为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呢?

张军:首先是对规划的定义定位问题。对比《枢纽港规划》及其实施方案、《重庆市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关于物流枢纽港、物流枢纽节点、国际物流分拨运营基地等的定义、内涵以及相应的发展定位、功能定位、业务定位等,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的、统一的梳理和界定,否则,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

其二是“水陆空”多种物流方式的整合问题。目前,重庆的枢纽港站或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的各个主辅运营基地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其功效,本质问题在于:各个物流枢纽节点和物流运输通道的运营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或资源,自身的发展定位也有所不同,难以真正实现物流资源、业务和作业流程的一体化整合和衔接。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打破既有的体制机制,把拥有“水陆空”运营线路、站场等物流资源和业务的国企整合成一个集团,由它来进行更统一、更彻底的整合和统筹,真正构建起高效运行的多式联运体系。

其三是开放口岸的建设问题。虽然目前重庆已以两江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等为引领的开放平台体系,但相较于我国东部、南部等地区的边境口岸,重庆的口岸一是数量太少,一是口岸功能不足,与口岸通关配套的各类检疫检验检测中心配置等也不足,束缚了重庆的口岸通关功能和能力,也相应束缚了重庆直接的国际进出口范围、品类和规模,这些都对打造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是不利的。因此,建议重庆向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申请,进一步拓展重庆的口岸数量、品类和功能。

图片

▲重庆江北机场T3A航站楼。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下一步怎么办

两江观察:今年10月,重庆发布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将扮演什么“角色”?

张军:总体上说,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是重庆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强力支撑,有利于重庆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有利于融入双循环发展。

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可概括为“两主三辅多特色”,聚焦于机械及电子料件、汽摩及零配件、大宗工业品、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及生物制品等6类重点商品,打造差异化特色国际物流分拨项目,有效推进重庆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两江观察:除了你上面说到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重庆下一步怎么做,你还有什么建议?

张军:我再提几条具体建议:

依托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发挥集装箱业务、保税仓储、多式联运及国际中转、分拨、配送、货代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功能优势,为“重庆制造”进出口提供便利高效的通关服务。

依托聚集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分支机构,可开展涉及国际国内物流的存贷款、投资信托、租赁、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仓单质押、融通仓、融资租赁等物流金融业务,全面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优化重庆市物流配套服务环境。

原标题:解局!重庆枢纽港怎么打造?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