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缙云 > 正文
连载丨《风中的祖母》⑥:油渣儿
2023-12-09 06:32:21 来源:《风中的祖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油渣儿

文/刘云霞

在众多约定俗成的重要节日中,乡下人最盼望的要数“年猪节”了。“过了腊月就是年”“进了腊月就杀猪”,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原汁原味的刨猪汤,热热闹闹,好不惬意。

吃过了刨猪汤,客散酒醒过后,主人家就开始灌香肠、腌腊肉、洗猪头、熬猪油,有的是事情忙碌了。

且说熬猪油,那是有讲究的。首先要把猪边油和猪脚油切细切碎。刚从猪腹里取出的猪边油是热的,没板结不好切,摊在大圆筛里过一两天完全冷却了就容易切了。将切好的小块猪油全部放入锅里,然后加入适量冷水,盖上锅盖加适量的柴火焖一会儿。待锅中水烧开,柴火就不能太旺了,不然要糊锅底。还要敞开盖子用锅铲时不时翻动,任水汽慢慢散出。此时“扑扑”冒着油泡的液体是油吗?不是油,那是水。耐心等待锅中水熬尽,水汽完全蒸发,油才开始慢慢渗出。为防止油星四溅烫脸烫脖颈,此时只需往锅里加一勺盐就行了。敞开锅盖继续熬吧,继续不断用锅铲翻动就行了。猪油在下锅时的颜色是雪白的,随着清澈透明的油水滋滋地涌出,渐渐变成微黄,一股油香也随之飘散开来……

当猪油渐渐熬成了焦黄色就不出油了,此时可以取柴退火了。继续熬的话油渣会被熬糊熬苦,糊味和苦味还会渗入油中,破坏油的味道和成份。

用漏丝瓢将浸在油里的猪油渣捞出,最美人间烟火味——猪油渣儿起锅了。守候在锅边的孩子们等不及了,赶紧捞一块进嘴里,“咔嚓咔嚓”嚼得脆响,满嘴流油。大人们也不制止,因为他们知道猪油渣儿喷喷香、脆脆酥的口感,全在于刚从锅里捞出时热络的瞬间。此时,老祖母会踮着小脚,颤颤巍巍地抱出自己的白糖罐子来,任由孙儿们把油渣放进里边去裹一圈,让一张张脆香流油的嘴里多添一道甜。

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些年生活贫穷,杀年猪熬猪油可是乡下人的头等大事。一头年猪的边油和脚油必须省着点吃,才够一年油煎菜。炒很大一锅菜,锅铲边沿勾指头那么一丁点的油,滋滋的烟一冒就基本看不见了,赶紧把菜叶菜梗倒进热锅里炒,上桌的土菜碗里完全见不到一粒油星儿。

油渣儿在起锅时被孩子们恣意地尝过鲜之后,渐渐冷却,大人就不让吃了,说是怕闹肚子。然后就被倒入瓦罐类的容器中密封保存起来,之后总是被变着花样端上餐桌:豆豉蒸油渣儿、油渣儿炒白菜,油渣儿剁碎后炒白饭……或者在秋天,烧一锅清水,煮开后放入削了皮切成细丁的红薯、剩饭、精盐、胡椒粉、花椒、味精、姜片、蒜叶、青葱,一勺油渣儿倒进去做成烫饭。一家子端着饭碗就呼啦呼啦吃起来,那个鲜美喷香的滋味啊,怎么也吃不够。

最让人流口水的,是清明节过后,嫩胡豆上市了。把嫩胡豆煮熟,和着油皮菜一起炒,加上一把油渣儿,简直是世上的极品佳肴。

村里的二狗子最难忘的,是和几个开裆裤一起把家里的米、香肠、油渣儿和熟猪油都偷出来,扯一把野葱,装到早削好的青竹筒里到野地里烧油渣儿竹筒饭。他们很有经验地用香蕉叶、破布将竹筒口密封堵住,然后将竹筒稳妥地放在架起的干树枝堆里,用竹叶点燃柴火后,他们围着火堆转圈圈,手舞足蹈地像开篝火晚会似的。

闹腾得正欢的时候,只听“嘭”的一声巨响,像晴空霹雳,吓得大伙儿像被人使了定身法术,原地站立呆愣着。原来,他们是把竹筒口捂得太紧,竹筒饭受热膨胀炸裂开了。等到他们反映过来,哪里还有什么竹筒饭,连渣都看不到一点。

有一些人家,是把年猪的边油切成坨坨,直接放入瓦岗坛子,然后撒上盐巴和花椒,一层一层码起来,用高盐保鲜方法贮存,做成腊猪油。当炒菜需要时,都从坛子里面捞出坨坨来熬油。那时候吃肉难得,熬油后的渣咸得要命,还有一种怪怪的哈喇味儿,却总被嘴馋的小孩子乐滋滋地吃掉。

腊猪油比熬化的熟猪油更香!用腊猪油煎鸡蛋、炒白菜、煮面条,口感和香味会提升一个层次!小时候最盼望的是吃荷包蛋下面,一家人分工忙碌,有的择葱,有的烧柴火,有的拿鸡蛋,有的煮面条,狭小的灶房里总萦绕着数不清的快乐。

面条煮好了。灶背后掌勺的女主人就从那个经年的土黄色釉面瓦罐里,用干净的筷子小心翼翼夹出两块腊油,放入烧热的铁锅里。在铁锅铲的压榨下,腊油滋滋作响,油脂的香味和青烟同时冒出,瞬间窜上房梁,蹿出青瓦片土屋子,家家都能闻到这腊油的香味了。猫儿狗儿都聚集到灶房里来了。油脂榨尽,大铁锅底便有了一小凼黄油和焦黄的油渣儿。将鸡蛋打好放入盛着油水和油渣的锅底,混着蛋香和腊油香的味道再次窜上房梁,蹿出青瓦片土屋子去了。

隔壁家婶婶一直节俭得让人匪夷所思,炒嫩胡豆的时候,用锅铲捞出一坨腊猪油,压在烧热的锅底滋滋旋上一圈赶紧捞起变小的坨坨又丢进瓦坛里。她只有在农忙时节或客人来了,才舍得多煎几坨腊猪油。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不做费事的腊猪油了,家家户户再也不用为油煎菜犯愁了。锅里碗里只有更油腻,没有看不到油星儿的说法。可我仍然怀念童年那种吃油渣儿的乐趣。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