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来论 > 正文
渝论 | 黑救护车“坐地起价”,不能“坐视不管”
2022-11-06 13:11:32 来源:上游新闻

11月5日,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市“黑救护车”坐地起价一事引发舆论关注,五常警方通报称已将三名涉案人员抓获,涉事救护车无合法经营手续。(11月5日《极目新闻》)

经查,何某祥为黑龙江峻博医疗救援公司经营者。10月28日凌晨,在五常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值机员王某介绍下,何某祥驾驶新购置的悬挂临时牌照的救护车,与其雇佣的随车护士王某睿一同转运病人。途中,王某睿以被褥费、针剂费、消毒费等名目提高价格,强迫被害人支付高额费用,何某祥以返回出发地或半路停车的方式强迫被害人支付。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大家对“黑救护车”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各地类似坐地起价、漫天要价、无经营资质的“黑救护车”事件屡有发生,这不仅加重患者和家属急救转运的经济负担,而且也扰乱了救护车急救转运的收费标准。其中,由于“黑救护车”大多无合法经营手续,医护人员也不具备执医资格等原因,极易延误患者的救治时间,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黑救护车“坐地起价”等不法行为,相关部门绝不能“坐视不管”。

首先,监管要“出拳”。卫健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救护车的经营资质、医护人员的执医资格、收费标准等要进行全面、严格地把关,对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取缔,从而严防“黑救护车”混入其中,坑骗坑害患者。

其次,执法要“出拳”。执法部门对“黑救护车”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处罚手段加以严惩,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法律代价”,从而铲除“黑救护车”的生存土壤。

其三,院方要“出拳”。一方面,院方要严把审核关,绝不让来路不明的“黑救护车”承接急救患者的转运任务。另一方面,院方要严防“内鬼”,绝不让“内鬼”与“黑救护车”经营者沆瀣一气,里应外合。此次五常“黑救护车”坐地起价事件,就是院方“内鬼”所致,亟须引起院方的高度重视。

当然,患者或家属也要“出拳”。患者或患者家属一旦遭遇“黑救护车”坐地起价,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让“黑救护车”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任凭“黑救护车”宰割,从而助长其嚣张气焰。

总之,惩治“黑救护车”坐地起价等不法行为,需要监管、执法、医院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出拳,才能彻底铲除“黑救护车”的生存土壤,切实维护广大患者的合法权益。

叶金福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编辑:龙春晖

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