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金盾影视中心主任、《人民的名义》总监制和总发行人李学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90%以上的电视剧都存在买收视率的情况,收视率造假是困扰影视行业的一颗大毒瘤。”这个观点,李学政已经在各种公开场合说了四五年。让他感到痛心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颗毒瘤依然没有被剜掉。李学政参与投资的一部电视剧今年4月在卫视播出,这部剧一共卖了1个多亿,却花了9000万元买收视率,“挣的钱全部花在这上面了。”
电视剧苦收视率造假久矣!收视率的基本含义是指某时段收看某频道或节目的观众占市场观众总数的百分比。假定A市场共有100名观众,如果其中10人观看了某一部剧,则A市场该剧的收视率就是10%。电视剧收视率越高,则选择观看该电视剧的观众就越多。
从利益链条来看,电视台用高收视率获得了数量更多、费用更高的广告;制作方能够更快地拿到电视台的回款;广告主则可以拿着高收视率交差。这似乎成了各方心安理得造假收视率的“潜规则”。实际上,电视台等方面造假收视率,有着多方面的危害,这不但影响观众的选择判断,侵害了电视观众的知情权,而且最终将反噬自身,电视剧行业最终走进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
首先,虚假的收视率直接导致电视剧行业恶性竞争。众所周知,收视率是评价一部电视剧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广告商投放力度、电视台收益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内容劣质的电视剧可以通过造假收视率而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真正内容优质的电视剧难以得到观众的正确认可,也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公正评价。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人而言,在可能获得同等收益的情况下,他们宁愿花小钱投资烂剧,而不愿花高价精心制作优质影视剧。
其次,花大价钱购买收视率也将极大地打击投资人的信心。收益一个多亿,却花了9000万元买收视率。按照正常的逻辑,最大的赚头应该归投资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广大投资人寒心的数字。购买收视率的天价投入,使得投资人边际效益递减。缺乏投资人积极投入的电视剧产业,将使原本寒冷的市场愈加冰凉。
再次,电视台等方面通过收视率造假,表面上营造了一种虚假“繁荣”,实则是对广大观众的欺骗与“挑衅”。试想,当观众在精心选择一部人气较高的电视剧观看,然而实际情况是,该部电视剧收视率却添加了“水分”,所谓收视率不过是个幌子,这是否有一种大呼上当的感觉?当下一部所谓高收视率电视剧上线,受过伤的观众是否还有当初的热忱?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人等将以何种方式重拾观众“芳心”?
目前常见的电视剧收视率造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样本户,二是篡改数据。建立几套由权威机构独立掌控的大数据评测系统,拒绝市场化机构受人为操控污染和篡改的数据,或许是打破收视率造假潜规则、打击收视率“泡沫”的正确方向。同时立法机构应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由监管部门依法对存在造假收视率的电视剧下“重锤”,令收视率造假者无处藏身。
把真正的优秀电视剧呈现到观众眼前,让投资人获得合理的回报,促进更多的好作品诞生,这才是电视剧事业繁荣的本质。
“收视率造假”毒瘤不除,电视剧业难翻身。
上游新闻 萧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