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库自动化开拓者,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樊佐让
09-27 22:16:40 来源:南岸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10.jpg

▲樊佐让 图源 | 樊荣提供

1966年,刚入伍的我就跟随部队进驻位于东北原始森林中的大峡谷中。至此,我便在这繁茂的森林间,扎下了根,一干就是40年。

起初我担任导弹库的第一任技术股长,眼前弹库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贮存导弹的这一大型综合坑道在管理技术上还很不完善:设计和施工有不少缺陷,有些设备是老产品,管理麻烦效率低,加上导弹型号不断更新,坑道的技术条件远不能满足需要。那时我整天焦虑的就是,现代化武器放在这样的坑道贮存和测试,怎么适应战备的要求?我必须带领同志们干一场,几年内彻底改变坑道管理的落后状况,实实在在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点贡献!

我的专业和坑道方面不太对口,坑道内系统繁多,技术复杂,要改造它,就必须先熟悉它。于是我就把“家”搬到了坑道里。八十多个洞室,走向、布局、结构,全部了然于心。两个半月后,我整理出了一本坑道设备实力明细表,绘出了坑道高低压供电、通风降湿、锅炉采暖、真空管线四张总图,列出19个项目。在组织的支持下,我和同志们一起打响了革新坑道管理技术的战斗。这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

对我自己而言可算是一边学习、一边设计。为了好好钻研出新方法,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之后我又翻阅了大量有关爆炸物理的技术书籍和资料,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装配50多次模拟试验后,我们完成了坑道防原子活门控制器,填补了导弹阵地建设的空白。

在创新中,我力争能当个多面手。天色微明,在科学的入口处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大胆的设想、深邃的思考、智慧的交流,拒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在弹库自动化改造方案中,我和战友们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克服了多少个意想不到的困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攻克着一道道难关。

在我的军旅生涯中,一共有42项科技革新成果,把导弹库坑道管理技术尽可能提高,成为我工作中的一个主旋律。

我是越干越想干,希望能在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发挥余热,直到退休了都还闲不下来。1993年,我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仍是石碾磨面、松明点灯,在大山深处家乡仍旧清苦。我下定决心要给他们送来电力。我捐出了自己的疗养金,号召村民们一起行动起来,铆足了劲儿要为乡亲们办好这件事。

办手续、买设备、爬电杆、架电线……工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的艰苦努力,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终于迎来了光明,我感到无比欣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在部队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兵,退休后仍能为他人带去光明,我倍感光荣。

老兵寄语: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中国人民解放军越来越強大,祝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