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重庆大学“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市时隔7年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重庆大学原校长、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和项目组成员接受了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采访。
▲周绪红
历时20余年,提出用“混合结构”建高层
“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存在天然砂石资源消耗大,施工中扬尘、噪声和污水等污染较为严重,人工投入大,房屋高度受限制,施工效率低等问题,且用于100m以上高度的建筑中抗震安全不足。”周绪红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钢结构能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问题,但成本过高,很难大规模采用。
为此,项目组历时20多年通过大量模型试验、理论研究、数值模拟、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软件开发以及工程实践,提出了“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系列技术。
具体而言,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简称:混合结构)是指由钢构件、混凝土构件、组合构件的两种及以上类型构件组成的整体结构。
该结构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即住宅建筑10层以上;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或者40层以上。
可解决传统钢筋混凝土房屋能源消耗大的难题
“这种结构可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各自的材料优势,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综合效益好。可以说发展混合结构是结构工程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项目组成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界鹏说。
刘界鹏介绍,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此项技术可节省混凝土约40%-50%,而综合成本基本持平;与传统的钢结构相比,可节省用钢量约30%-40%,综合成本降低约30%。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提出四种结构体系,包括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体系、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体系、交错桁架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体系。基本涵盖了100m—800m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使用功能。
“推广应用前景好。”刘界鹏说。
新闻面对面
周绪红:未来城市中,地标性建筑将更高更大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研究建筑几十年,您觉得未来建筑会是什么样?
周绪红:首先,未来的城市中,地标性建筑将向更高和更大跨度方向发展。
其次,未来的大部分建筑都要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包括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绿色化以及房屋使用过程中的绿色化。要实现绿色化的目标,就要将建筑工业化作为主要的建造手段,并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甚至智能化。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