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产业扶贫 重庆银行多维度构建“造血式”扶贫长效机制
08-23 13:41:19 来源:界面重庆

扶贫纪实: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兴旺更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如何把产业发展落到农民增收上来,金融机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银积极行动、精心谋划,通过不断优化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贫困户脱贫增收,构建“造血式”扶贫长效机制。

74B6A558-7C3B-4E43-BEFE-BC11DA3FDB40.jpeg

注入资金“活水” 助力项目“生根”

位于忠县西北角的石黄镇、官坝镇、金鸡镇三镇,历来是忠县重点扶贫区域。这里以丘陵为主,土地较为贫瘠,当地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落户忠县石黄镇的重庆多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多民农业”),是一家农业开发、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的综合性实业公司,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

2013年进驻以来,多民农业先后在忠县石黄镇、官坝镇、金鸡镇等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职业农民”等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并通过播种前集中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产中技术辅导、待收获季节时再将农户种植产品按约定价格进行全部统一收购的方式,积极发展产业扶贫。

B655D687-109D-4760-94AE-2CC88BB33EE9.jpeg

众所周知,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多民农业在创业初期,遇到经营资金周转困难的难题,重庆银行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从最初的20万元到现在的100万元信贷支持,从最初的年利率6.2%到现在的年利率3.85%,重庆银行一路为企业增资增能、减压减负,一路见证了多民农业由最初的初加工到现在的深加工、营业收入越来越多、产业扶贫越做越好的蜕变。

多民农业的产业扶贫效应逐渐显现,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引领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经济农作物、实现脱贫增收,目前已惠及超过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当地产业扶贫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带头示范作用。

在重庆银行的产业扶贫探索之路上,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例如,在忠县三汇镇元通村,重庆银行资深一级人力资源经理、忠县支行行长助理阳义,作为市属单位增派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为该村产业扶贫献计献策。

为助力该村的农业产业化,阳义争取到了资金58万元。其中36万元用于藕鱼共养生态养殖项目,22万元用于核桃产业、脆红李产业发展。目前规划的6组30亩核桃已完成嫁接高换,2组30亩脆红李土地已完成栽种, 3口藕鱼共养生态鱼塘正在紧张施工,预计2020年底建成投产。

创新产品 推动农业产业化

在金融政策不断激活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背后,折射出重庆银行开拓创新的企业特质。

今年5月22日,重庆银行首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银保合作产品“猪保贷”在开州区成功落地,实现了银保合作助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信贷“破冰”。

作为重庆市范围内第一款采用“银行+保险+物联网+农户”模式的生猪养殖产业信用贷款产品,重庆银行“猪保贷”“通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物联网公司三方合作,打造出了“银行信用贷款+生猪养殖政策保险+生猪价格商业保险+物联网技术+融资农户”的产品模式,为从事生猪养殖产业的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提供信用贷款支持。

915A92EF-391A-4DAD-A57B-A6FFFB337C68.jpeg

这只是重庆银行产品创新助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缩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走进重庆市秀山县里仁镇,印入眼帘的便是大片荷花在艳阳下亭亭玉立的醉人美景。

这片荷塘原本只是稻田,如今基本都改种了优良白莲新品种——太空莲。为此,村里特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负责莲藕、水果的种植和销售。受益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合作社的太空莲产品畅销全国,供不应求。

但是,由于资金匮乏,合作社没有建立标准化厂房,也没有像样的机械化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全靠人工,不仅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也无从提升。

在考察种植农田、评估产业发展、了解后期规划之后,重庆银行最终为缺少抵押物的合作社,量身设计了“新六产助农贷”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重庆银行还根据太空莲产业需求,为村里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了“支困贷”扶贫小额信贷,有力地助推了太空莲配套产业的发展。

据悉,重庆银行按照“一县一品、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发挥农业产业链“1+N”作用,通过支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的融资需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农户共同增收,为产业扶贫提供了中坚力量。

1D14D587-E98C-43B4-9F75-2D3A556AF3C4.jpeg

整合资源 线上线下拓展销售渠道

除了提供增收思路、资金支持,重庆银行还在不断拓宽助农销售渠道。

走进重庆银行的员工食堂,桌上的美味菜品是通过百凯立公司采购的贫困区县农产品;在重庆银行的会议厅里,摆放的也是来自城口县的扶贫产品——九龙洞矿泉水。

不仅如此,2019年10月,重庆银行还在总行大楼食堂特别举办了“爱心扶贫”支持农产品出村工程展销活动。龙驹冰糖心苹果、忠县稻香米、云阳龙缸秀芽、酉阳润酒、毛妈妈咸菜、城口老腊肉、忠县阴米、奉节土鸡蛋、秀山土鸡、万州红心蜜柚、武隆石磨红苕粉。

来自八个区县的30多种农产品,在本次展销会中一售而空,重庆银行员工自发购买扶贫商品,成交金额达6万余元。这是重庆银行从自身做起,采取“以购代扶”的方式,来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

不仅是线下销售直接帮扶,重庆银行也积极开拓线上渠道,双向结合,打通消费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6月18日,重庆银行手机商城“渝乐惠”正式上线。为助力扶贫产品销售,“渝乐惠”商城计划设置 “扶贫专区”,引入扶贫企业进行对口销售帮扶积极促成产品销售。

此外,重庆银行通过“重庆银行长江财富汇”微信公众号,设置贫困县农特产品展销窗口,还特别设置“幸福团”作为微信公众号消费扶贫活动品牌,陆续引进不同系列农副产品。目前,已上线城口山核桃油、石柱香椿菜及武隆苕粉等农副产品展销项目,帮助农产品“出村入户”。

B75287BA-8D73-4AB7-8D2E-E5E681F75057.jpeg

从为贫困户献技献策、到为涉农产业提供融资,再到帮助农特产品销售拓宽渠道,重庆银行在脱贫攻坚战中,全方位给予了人才、技术、资金、销售等支持,实现了“造血式扶贫”效应。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重庆银行发挥农业产业链“1+N”作用,疏通了“生产、流通、消费” 环节的痛点难点,成功打造了一个个鲜活优秀的扶贫产业案例。

重庆银行充分展现了作为地方金融国企的担当,走出了一条批量化、专业化、智能化、特色化、差异化、集约化的金融扶贫推进之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