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如何厚植“芯”人才?行业专家齐聚山城建言献策
05-15 18:42:2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5月15日,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联合主办,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承办的2021集成电路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逾200名集成电路产业界、学术界的嘉宾,探讨产学合作与人才培养,为如何厚植“芯”人才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主题为:“构建集成电路产教融合新生态、推动一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QQ图片20210515184026.jpg

集成电路亟需深化产教融合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宁在致辞中表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形势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集成电路人才存在供需不平衡现象,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李宁称,希望未来,政府、企业、高校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用好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加大政产学研用的交流合作,为高校传递行业更先进的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欢迎更多有志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校、企业同仁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开创产教融合发展新征程。”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朱宏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大潮已经正式拉开序幕,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次“2021全国集成电路产教融合高峰论坛”。旨在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教融合探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实现深化融合,创新发展。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徐申、模拟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儒章、行业产业专家陈昊、重庆海云捷迅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田亮、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运营方智芯国信总经理陈黎等分别作了报告和主题演讲,分享了最新实践。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分享道,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学院正聚焦电路学科前沿,打破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徐申认为,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产业的通力协作,产学合作的模式却是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QQ图片20210515184030.jpg

重庆21所高校设集成电路相关专业

重庆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匡建表示,集成电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焦点,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推动产教融合,不但能够切实增强人才“磁场效应”,而且能够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转移应用与孵化。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已初步建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原材料配套的全流程体系,并实现快速增长。目前已有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61家,去年,规模以上集成电路企业实现产值及销售收入280亿元。

QQ图片20210515184034.jpg

与此同时,重庆也很注重产业人才培养,建设产教融合协同平台,调整高校集成电路学科设置,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均不断提高。目前重庆设立了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本地高校有21所,还与电子科大、中科院等11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培育集成电路中高端人才。

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董事长吴道藩表示,西永微电园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节点,是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正在全面构建上中下游企业汇聚、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微电子产业生态。

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产业部部长周云霞介绍,去年,园区集成电路产值近200亿,“十四五”预计向500亿规模迈进。2021年1-4月,西永微电园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67.39亿元,同比增长20.71%。

在产教融合方面,西永微电园与电子科大、北理工、西电、重大、新加坡理工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共建微电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英特尔、平头哥等企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基础工作。

此外,西永微电园还出台系列针对高端人才的“塔尖”政策和青年人才的“塔基”政策,为人才提供吃、住、行以及就医、子女入学等贴心服务。近两年,园区引进博士超过200名。

据悉,集成电路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将持续举办,建立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平台,促进集成电路产学合作与学科建设,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