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再见“悬崖村”:贫困户搬家进城,村里建索道搞旅游
05-14 15:21:43 来源:上游新闻

5月14日,经过两天的搬家,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狮子山上的84户贫困户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悬崖村”,搬进了县城里的新家。

阿土勒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接受上游新闻记者(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采访时表示,凉山州、昭觉县正在结合“悬崖村”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进行旅游规划,逐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悬崖村以后有缆车、有民宿、有风光,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微信截图_20200514152419.png

▲5月13日,村民背着行李,沿着钢梯走下“悬崖村”。图片来源/凉山州委宣传部

路途艰险“悬崖村”

被称为“悬崖村”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元代:日光充足、土地肥沃,地势易守难攻,这里似乎也成为了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悬崖村”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也给居民们带来了生活的烦恼,出行困难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

“悬崖村”村民某色伍哈的家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家里的收入依靠种植玉米、土豆等基本农作物,微薄的收入和一家六口的花费,让这个家庭成为了村里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进出“悬崖村”最大的困难就是路途艰险。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用藤条和木棒组成的“天梯”是必经之路,稍有不慎就会受伤,上下山一趟花费两三个小时还算走的快。

某色拉作今年已经17岁了,还在昭觉县中学就读初一。“村子里没有学校,上下村子太危险了,年级太小不敢走,我都是到了11岁那年才去读的书”,某色拉作向上游新闻记者解释称,因为家在“悬崖村”,给自己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读书读的晚。

2015年,“悬崖村”被外界所了解,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成为了当地的当务之急。2016年5月,凉山州和昭觉县拨款100万元,投资将“天梯”从藤梯升级为钢梯,村民们的出行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阿土勒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交通改善之后,不仅村里的农产品能够方便的“走出去”,关心“悬崖村”的游客也能够“走进来”,曾经的“桃花源”也开始被世人所了解。

昭觉县统计显示,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共有164户688人中,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401人,贫困发生率超过50%。84户401人如何跟上脱贫攻坚的步伐,如期保质保量的脱贫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异地搬迁成为了选项。

微信截图_20200514152403.png

▲5月13日,村民在新家内整理床铺。  图片来源/凉山州委宣传部

“悬崖村”的县城新家

“悬崖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悬崖村”搬迁计划从2016年就开始征集村民们的意见和筹划,“当时大部分的贫苦户还是有些思想障碍,不愿意搬下去,有一些故土情节吧”。帕查有格说,“悬崖村”的光照条件较好,适宜居住,地里的农作物产量一直也不错,加上准备搬迁过去的昭觉县城因为海拔等关系,没有“悬崖村”暖和,“后来经过动员工作,说明了安置条件、地点之后,愿意搬迁的就越来越多了,最重要的是大山外面和村子里的交流越来越多了,人们对于教育更重视了,搬到县城能够最大程度改变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情况,这应该是促使村民们搬迁的最重要因素”。

有4个孩子的某色伍哈家是“悬崖村”勒尔组最后一家下山的贫困户,某色伍哈乐观开朗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被当地人称为“娃哈哈”。5月13日的搬家路上,某色伍哈的脸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叫我娃哈哈,今天更是笑哈哈,去了城里有了新家,以后的生活就是好日子了”。

5月14日,某色伍哈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家里一共有6口人,世代都居住在“悬崖村”上的老房子里,“都是原来的土胚房,条件比较差,最主要的就是娃娃的教育问题,读书上学很困难,还是希望能够改变一下”。

微信截图_20200514153202.png

▲“悬崖村”搬迁前的航拍全景图。图片来源/凉山日报

通过此次扶贫异地搬迁,某色伍哈在昭觉县城里的安置点里有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房间里已经准备了钢制衣柜、钢制碗柜以及一套钢制桌椅,大小两张床,这些设施由政府免费提供。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对于某色伍哈的家庭来说,居住条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从新家到女儿的学校,步行只需要半个小时,“房子里有厕所、有厨房,点火就能煮饭,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这就是电视剧里的生活”。

5月14日上午,某色伍哈已经将新家打扫干净,即将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他并不担心在楼房里住不惯,“新房子里面和山上肯定有不一样,慢慢适应就行了,政府能够想到让我们下山居住,我们自己也要努力”。

某色伍哈说,新房子里基本的家具都配了,整个搬家过程都有人帮忙,从“悬崖村”下来的时候只用蛇皮袋带了一袋换洗衣物和自家腌制的腊肉,“明天把房子收拾好,就准备去县城里找工作了”。某色伍哈说,孩子可以在县城里读书,不用往返学校和“悬崖村”,这对于某色伍哈家还在读小学的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改变。

搬家之后,“悬崖村”上的家也不会丢,某色伍哈的老婆准备留在老家照管庄稼和牲畜,“我在县城里照顾孩子和打工,老婆就在山上照顾地里和发展旅游,两边都能照顾起来,以后生活应该好多了”。

按照某色伍哈的想法,他要利用“悬崖村”上的老房子开民宿、做农家乐,“悬崖村”以后的发展已经有了计划。

微信截图_20200514152348.png

▲5月12日,阿土列尔村第一批26户贫困户陆续下山搬到新家。 图片来源/凉山州委宣传部

“悬崖村”确定旅游脱贫路

截止5月14日,“悬崖村”一共有84户共401人贫苦户搬迁到了昭觉县城的集中居住点。

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介绍说,“悬崖村”上其余的非贫困户共77户仍将在村里居住,他们将通过土地流传等方式,将搬迁离开的村民们腾出来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搞更大规模的种植、养殖。

子克拉格表示,基础条件落后的“悬崖村”如果采用就地脱贫模式,就必须进行交通、通信、电力等建设,成本较高,而如果选择将贫困户易地搬迁,成本要小得多,“旅游产业具有很长周期性,不可能短期内见效益,贫困老百姓等不起也拖不起。于是我们选择折中路径: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出来,其他村民继续留在村里搞旅游”。

对于搬迁进入新居的群众,昭觉县方面也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当地提供了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对于村民们外出务工有奖补。对于某色伍哈打算让老婆回到“悬崖村”进行种植、养殖的想法,昭觉县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介绍,“贫困户在老家的土地,他们随时可以去管理经营,也可以将其流转给别人经营,或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也能得一份收入。”

“悬崖村”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2015年开始驻村工作,全程见证了“悬崖村”从大凉山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变成“网红”的全过程。帕查有格看到村里的贫困户全部搬迁下山,感触良多,“我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者,更是一名参与者”。

帕查有格介绍,“悬崖村”火了之后,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到这里,特别是周末或者节假日,许多从成都、重庆等大城市来的游客都会聚集在村里,感受这里的独一无二的风光与乡土人情,“接下来会利用搬迁村民留下的土坯房打造一些民宿,搞旅游接待。目前正在进行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底还准备动工修缆车,基础设施跟上了,游客进来了,居民们收入也就起来了”。

帕查有格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悬崖村”红起来的这几年,村里的变化除了物质层面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才是脱贫工作最为重要的改变,“我刚开始来的时候,村民们都不会讲普通话,现在经过和外界的交流之后,普通话已经成为了村民们的标配,这其实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改变的表现,这是最重要的”。

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二维码.jp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