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芳是一个很爱生气的人,甚至还喜欢生“回头气”。
每回跟人吵完架,回头还会在脑海里不断回放那些画面,想象着下一次见面时,如何针对对方的某个言论“怼回去”,还会模拟各种各样的方式报复对方。
月芳越想越生气,越想越觉得对方有错,越想越怨恨对方。久而久之,月芳不仅难以忍受他人的过错,自己也很难有顺心的时候。
月芳总觉得自己心里很苦,但也说不清为什么苦。后来,月芳明白了一个道理——“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于是她开始用这句话宽慰自己。
然而,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比如当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时,和婆婆不能好好沟通时,看着同事满身傲慢,老板莫名其妙给自己脸色时,月芳还是忍不住生气责人,内心痛苦煎熬。
如何才能真的做到“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呢?
01
事事责人 VS 反求诸己
500年前,阳明先生的友人黄修易也常常动气责人。当时阳明先生是如何引导友人的呢?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
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一位友人常常容易生气责怪别人。先生警告他说:“为学做人要反求诸己。如果只是责怪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是,看不见自己的过错;如果能常常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便能看到自己还有许多欠缺不足之处,哪里还有空闲去责怪别人?
阳明先生首先提出了,遇事不要指责他人而是反求诸己的观点。
今天的我们难免会有疑问:自己虽然有错,但他人也有错,为何要我反求诸己?
所以,接下来,阳明先生就以古代圣王大舜和弟弟象的故事为例进行阐述。
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是友感悔。
舜(虞舜)能感化象(象是舜的同父异母弟弟,曾经三次想要谋杀舜,都被舜逃过了)的傲慢,关键在于,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一心想要纠正象的奸恶,就会盯着象的各种过失不放。象这样一个傲慢的人,必然不肯认错,舜如何能感化了他?”
舜不看他人过错,而是常思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如此成为了感天动地的千古圣君。这位友人听了以后,很有感触,忏悔自己的过错。
接下来,阳明先生又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继续引导友人。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先生说,当与朋友就某个问题辩论时,如果他的水平比较粗浅,或者他自视甚高、滔滔不绝、彰显自己,这些都是病发。我们因病给药就好,千万不要心里瞧不起他,这样就失却了君子的仁爱之心。
“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品读先生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阳明先生那颗温润而仁爱的父母之心,十分感动。
若我们都以一颗父母之心待人接物,怎么会“视己为君子,使人为小人”呢?
常人之道,事事责人。常常一味去议论他人的是非、苛责别人,结果不但不能让人改正,反而容易激起对方的恶意和敌意,自己的内心也会充满怨恨。
圣人之道,反求诸己。圣人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就是反求诸己,正己方能化人——把自己做好了,他人自然会暗暗佩服,并且不自觉地模仿和跟随。
就像很多家庭中,孩子会自然地模仿父母;就像职场上,干部员工会自然地模仿董事长一样。
02
苦的根源,藏在自己的念头里
文章开头提到的月芳,是四合院App“百日成长计划”课程的一名学员,当她在经典导读版块听到以上阳明先生引导友人的故事后,感触良多。
她感受到了阳明先生那颗真诚仁爱、温润智慧的心。读经典,滋润人心。
阳明先生还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今后只要不去论人之是非,凡是要责怪别人的时候,就把这个念头当做一件大的私欲克除,这样才能有长进。
月芳恰好刚刚学习了观照的功夫。正好小试牛刀,于是她听从阳明先生的教诲,开始观照责人时自己的起心动念。
月芳一直以来都是向外求,从未向内观照过自己。第一次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便深深震撼了她。
月芳观照到,即便是自己责怪孩子时,虽有为孩子好的心,却也夹杂无数私欲恶念,比如鄙薄、傲慢、甚至是愤怒,更别说为同事、同学责善了,都带着鄙薄之心。
此时,月芳终于明白了大家常常说的“批评孩子不能带着情绪”,因为情绪里夹杂着自己太多的恶念,都是对孩子深深的伤害。
月芳也终于明白了一位智者的话“记人过失也是一种过”。
以前,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记别人的过失自己会有过恶,如今她知道了,记别人过的时候自己心里滋长了无数恶念。
比如和人吵架后,心中冒出的那些“怼回去”“报复”等念头,阳明先生说“一念出,即是行”,念头出来,自己就已经在作恶了。道理原来在此!
以前,月芳总觉得自己心里苦,但又说不清苦来自哪里。
现在,她恍然大悟,她说:“你永远无法阻止别人做错事,所以,苦的根源不在别人身上。苦的根源是自己的恶念。”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本质。
不在于事情谁对谁错,而在于自己是怎样的一颗心。
正如阳明先生所言“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命运藏在自己的念头里,苦就藏在自己那些恶的起心动念里。
看他人缺点,恶念自然多。以圣人之心为心,让善念长存心间。
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