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做刚健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04-22 11:11:15 来源:上游新闻

4月22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做刚健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据介绍,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

如何定义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气质和风采?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如果把这些答案摊开,就会发现有很多交集,比如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刚健是一种珍贵的精神风貌: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是刚健,追求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是刚健,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也是刚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刚健有为的青春就是奋斗的青春。新时代没有辜负中国青年,中国青年也没有辜负新时代。无论疫情防控还是脱贫攻坚,无论奥运赛场还是抢险现场,以及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都能看到青年人的身影。

同时也要看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有苦闷和彷徨,也有操心事和烦心事。从毕业求职到创新创业,从社会融入到婚恋交友,从老人赡养到子女教育,每一件都需要直面、解决。对此,青年人需要刚健有为,努力面对并解决各种难题,也需要全社会帮助青年人走出困惑,助力他们轻装上阵、勇敢追梦。光明日报评论认为,这是一个孕育无限可能的新时代,也是青年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的美好时代。做刚健有为的新时代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时代也一定会报以丰厚的馈赠。

“挽救式执行”应成为一种司法温度

面对因疫情陷入经营困境而拖欠员工工资的小微餐饮企业,法院在执行工作中没有“板着面孔”,没有一味用强,没有在一开始就僵硬地采取“死封”、拍卖、限高等强制措施,没有彻底断掉企业的生存后路,而是采取“活封”措施,给企业留出了一段清偿过渡期,留出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甚至帮企业升级转型经营策略,让企业能够“喘喘气”“缓缓劲”“补补血”。最终,被执行企业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足额支付完毕所欠工资。法院的“挽救式执行”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既挽救了企业,也挽回了劳动者的权益损失。

疫情之下,不少行业的中小微企业都面临着经营困境,而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尤甚。企业经营困难,就容易出现欠薪问题,容易引发劳资纠纷、劳动争议,容易引发失业,容易波及民生,而法院的执行工作既是法律问题,也关联着社会问题。“挽救式执行”兼顾了情与法,兼顾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也具有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等积极意义,堪称善意文明执行的范本。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能“活封”的财产坚决不进行“死封”,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中小微企业的不利影响,坚决避免“办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这种“挽救式执行”理念应该成为各地各级法院的执行共识,成为一种司法温度。

有“鲸”无险,感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历经20多个小时的生死营救,从一开始的“希望很渺茫”到后来的有“鲸”无险,这头搁浅在宁波象山石浦外围海域的抹香鲸终于回归大海,创造了“朝阳下的奇迹”。“人与自然和谐,万物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回大海,一路‘鲸’喜”……合力救鲸,感动众多网友。感动我们的是什么?是人们对面临危险境地生物的惺惺相惜和倾力而为。实际上,不管是现场救援人员,还是参与“云护送”的千万网友,情牵一头搁浅的鲸,屏前幕后都奔腾着一股暖流。这是对自然的关注、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一种善良与温情的无声传递。

央广网评论认为,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从北迁的云南大象,到集体救援的鲸,我们都不难体会,当代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溢于言表,生态保护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生根发芽。心存大爱,则无可阻之道。拼尽全力,保护生物,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是动人的元素。而一个个微小元素汇聚在一起,也让我们读懂了可亲可爱的中国。

银行关网点 便民不能停

一些银行网点关停仍在继续。据报道,2021年共有2805个银行网点终止营业。部分网点关停具有一定合理性。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渠道、形式悄然生变,不少用户降低了对线下网点的依赖。出于运营成本考量,银行必然会压缩网点规模。有的网点关停,是个别银行对此前盲目铺摊子的纠偏。如果说以上两种网点关停尚可理解,有一种关停则需引起注意和警惕,那就是缺乏科学规划、预判的关停,这一类网点关停误伤了现实需求,尤其是老年用户的线下服务需求。需认识到,线下网点仍是许多老年用户的首要甚至是唯一选择——存折取款、领取养老金、购买理财产品等,这些业务都需要线下人员面对面服务指导。

经济日报评论认为,银行网点可以关停,但便民服务不能停。银行属于服务性行业,要以便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尊重、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统筹线下线上服务渠道,两条腿走路,不可一条腿过粗、一条腿过细。一是合理规划线下网点布局。二是升级网点,加快智能化转型。三是完善线上服务渠道,尤其要对手机银行进行适老化改造,如改大字号、简化服务模块、增加老年用户专属客服等,让更多老年人能用、会用、愿用手机银行。

“学校不能向家长募捐”应成为共识

学校向社会募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教育环境,未尝不可,但是,“学校不能向家长募捐”应当成为共识。首先,捐款应是自愿的,捐还是不捐,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可是,如果学校向家长发出“倡议”,那么,自愿也就变了味,家长可能会“被自愿”捐款。想想看,哪位家长敢不响应学校的号召、倡议呢?其次,倘若允许学校向家长倡议捐款,很容易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比乃至攀比效应。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家长捐款多寡可能会影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让原本公平的师爱发生倾斜。从这个角度看,也有必要叫停一切面向学生家长的捐款倡议。当然,这样说也并非拒绝所有家长捐款。如果学生家长是以社会人士的名义捐款,学校也可以接受。

红网评论认为,最近一段时间,教育部三令五申,杜绝学校收集家长的职务、住址等个人信息,其实就是给那些想“靠教吃教”的人敲警钟。向学生家长发捐款倡议,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靠教吃教”呢?教育是神圣的,校园是纯洁的,绝不能让“逼捐”的事情发生。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