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公共场所不是偷拍的免责之地
2022-06-24 11:20:27 来源:上游新闻

6月24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公共场所不是偷拍的免责之地

近日,“女孩被偷拍要求删除反遭讥讽”的话题引发舆论热议。事件的起因是,在广州地铁3号线车厢内的李女士发现自己被陌生男子偷拍,在上前要求对方删除照片时,遭到一位旁观的路人斥责。这一事件表明,对于偷拍,尤其是公共场所偷拍的违法性,一些人还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偷拍是利用摄像器材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对方人格信息的行为。如果偷拍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并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那么,这些行为就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未经当事人同意且违反了合理实施条件的话,那么偷拍就侵犯了人们的人格权。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具体到公共场所的偷拍行为,主要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与隐私权。

公共场所不是偷拍的免责之地。根据最新颁布的民法典,即使是在公共场所,如果是因第三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权利损害,那么第三人依然要承担侵权责任。而且,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向第三人追偿。从德行的角度看,偷拍还是一种不尊重人格尊严的不道德行为。人格尊严是公民的名誉和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光明日报评论认为,即使在公共空间,只要对他人无端偷拍,就触犯了法律和违反了道德,侵犯了人格权,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10岁娃帮忙干农活: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

近日,一条“10岁男孩汗流浃背帮妈妈干农活”的视频被各大网站转载,引得大家纷纷点赞。视频显示,6月18日,在河南商丘,一个小男孩顶着烈日,拖着长长的水管在收割后的麦地上向前跑去,小小的脊背大汗淋漓。男孩说,爸爸没在家,妈妈干活太累,自己要帮妈妈干活。

评论区里的一些大城市的“老母亲”很羡慕这位姓谢的妈妈。却没看清楚别人家的家长是如何教育娃的。谢女士家里一共有5亩地,她的丈夫是一名货车司机。谢女士和丈夫以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他们那么勤奋与辛苦肯定被孩子看在眼里,所以他才那么懂事。是家长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了孩子。因为孩子懂了父母劳动的辛苦,所以愿意忍受烈日骄阳帮妈妈干农活,体会了干农活的辛苦后,更加懂得努力学习的重要。这是劳动教育在一个10岁孩子身上起到了良好效果。

中工网-工人日报评论认为,我们都是劳动者,我们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理解劳动的意义,收获更好地成长。总之,劳动者不该把劳动教育当成一种任务,那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五花八门的防晒装备,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打开购物平台,一些标榜着“黑科技”的防晒衫动辄大几百,甚至高达千元。真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吗?此前,宁波市质检院纺织品纤维检验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曾对市面上不同价位的防晒衫和日常穿着的普通衣物进行了防晒试验。结果显示,普通衣物也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甚至同颜色下,100%棉的普通衣物防紫外线性能比专业防晒衣更好。实际上,这些防晒衣所用材质,依然是寻常的涤纶、氨纶、锦纶等。有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的“黑科技”,不过是不同的面料配比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已。

不难发现,在这走俏的防晒潮流之外,健康的初衷已经出现了背离,刻意营造的容貌焦虑浮出水面。在一篇篇“软文”的作用下,消费者一边对紫外线视如洪水猛兽,另一边心甘情愿为商家打开钱包,为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和噱头买单。在容貌焦虑的裹挟下,人们甚至忽略了,紫外线是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重要因素,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前不久,杭州一位30岁的女士就因为长期见不到太阳、过度防晒、缺乏运动被诊断患了严重的骨质疏松。人民日报评论认为,这无疑是对紫外线焦虑人群的一次警醒:防晒虽好,过犹不及,切莫用自己的健康为商家的营销买单。

梁实第26次高考未过二本线,称明年继续,“老有所乐”也挺好!

6月23日,四川高考分数线公布,梁实总成绩为428分。据了解,2022年四川文科二本分数线为466分,梁实高考成绩未过二本线。如今,梁实头发已有些花白,他说,明年将继续参加高考。

很多人一直关注着梁实,希望他能得偿所愿。毕竟,这么多年来,他追求着一个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也是很让人动容的。其实,读大学的本质,不是为了什么“有地位”“有身份”这样的虚名,而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同时也能找个好一点工作。对一些人来说,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头发花白的梁实,需要这些吗?好像也说不清楚。梁实今年55岁,参加高考就像成了他的业余爱好,是他精神上的寄托。似乎,他也很享受媒体关注的滋味,对各种各样的批评,他也很坦然。那么,我们不妨看成是他的“老有所乐”吧!

极目新闻评论认为,一位网友所言极是,他没沉迷于麻将,也没影响到他人,为什么要反对他的选择呢?所以,我们也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他的“明年再战”。毕竟,人生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芯片行业火爆 人才培养还须夯实基础

2021年,我国芯片设计企业已超2800家,但火热的半导体行业却遭遇人才缺口。行业薪酬不断提升,芯片工程师身价上涨,应届生年薪可达五六十万元。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是国家战略,关系到能否解决“卡脖子”难题,因而对于那些高薪“抢人”的企业和及时跟进开设芯片相关专业的高校,只要不是短期炒作赚快钱和盲目跟风上马热门专业,那都应得到鼓励与支持。在芯片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去“虚火”,避免盲目的内卷与扎堆儿。一方面,芯片属于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培养,不是说成功就能成功的,否则我国的芯片也不至于长时间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高潮与低谷。当前要做的还是要补上长久以来芯片领域基础不牢的欠债。

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在火热的行业发展势头面前,企业、高校、学子等各方不妨都多一些冷思考,想想如何为芯片行业的发展作更多实实在在的贡献。少一些短期投机热炒和盲目大干快上,培养真人才、进行真创新,才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和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