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中最年长的“家长”,他们为何不回家过年?原因让人泪目……
02-16 12:29:29 来源: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

不回家过年的老人。

在外的学子、远方的打工仔……即便舟车劳顿,长途奔波,也仍不能阻挡他们回家的步伐。

歌乐山上,重庆市第三福利院。春节前夕,陆陆续续有老人被儿孙接回家。在这住有500多老人,院长唐培灵说,事实上,近90%的老人不会选择回家过年,即便回家的,也只是短暂的吃个团年饭,吃完就回院了。

时代在变,但春节的内涵不变,永远是家庭的大聚会,亲人的大聚会。在这场盛会中,作为家中最年长的家长,他们为何缺席?

年轻人喜欢自驾

呆久了,他们耍得不省心

彭爷爷说,孙儿喜欢自驾,在家呆久了怕影响大家行程安排。

彭爷爷今年90岁,来福利院已有6年。

2月12日,临近春节,彭爷爷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彭爷爷有三个孩子,春节去哪家过,他说还没想好,孩子们也还没来电话说具体怎么安排。

“打算吃个团年饭我就喊他们送我回来。”

“不多耍几天?”

“他们有他们的事儿,不添麻烦!”春节,对不少上班族来说,这也是难得的外出旅游机会。“孙儿喜欢自驾游,放假了喜欢出去耍,去年去了九寨沟,今年可能又会出去。我不想呆久了,他们耍得也不省心。”彭爷爷说,怕影响年轻人的春节安排,所以自己索性吃个团年饭就回福利院。“不给他们添麻烦,他们想走哪儿去就去哪儿。”

身体吃不消,不凑热闹

给我捎点回锅肉就算过年了

刘婆婆原本准备回家,但又担心身体不好麻烦子女们。

头天晚上,接到女儿的电话,刘奶奶忙乎半天,收拾包裹。不过到第二天早上,她又迟疑了。

“不回了,算了。”走进刘奶奶的房间,她收拾了的包裹放在桌前,换上自己最爱的梅红色棉袄,原本满心期待,突然又决定不回家了。

“怎么不回,不想孩子们吗?”

“想,怎么会不想,自己的娃儿。”刘奶奶长叹声,担心回家过年身体吃不消。

“年轻人爱热闹,喜欢熬夜,看电视,放烟花,虽然也想凑热闹,但身体吃不消。我就收拾会儿包裹就觉着有些不舒服,回去了如果身体不舒服,也是给他们添麻烦。”刘奶奶过年没什么期待,她说最想吃的是家里做的回锅肉。

“香肠腊肉我不爱吃,这里都还有,拿点我回锅肉,我就心满意足,算过年。”

曾孙萌宝照看了6年

他们开心、健康我就高兴

王婆婆的曾孙在北京,他们还没见过面,想念曾孙的时候,就拿出照片看看。

读书、看报、做养生健身操,这是97岁王婆婆的日常。

书桌上,一张宝宝照片格外醒目。婴儿肉嘟嘟,萌萌的十分可爱。小家伙是王婆婆的曾孙,在北京。“儿子、儿媳妇都去北京带孙儿了”,王婆婆说,曾孙快六岁,上学放学都需要人接送,离不开人。“孙媳妇的工作比较特殊,很忙,这些年没时间回来,一直没见过曾孙,他的压岁钱很早就准备好了。如果回来了我要交给他。”

“各有各的家了,现在娃儿少,很多就是独生子女,假期又少,走哪儿都折腾,我理解。”临近假期的时候,王婆婆在福利院还没接到家里人的电话。她预感到今年儿子儿媳们不会回重庆。

“除了儿子,我还有个女儿,女儿在重庆,但我也不想去她那儿。女婿身体也不好,胃癌胃切除了四分之三。哪里能去给他们添麻烦。他们开心健康就好。”

不爱听你唠叨了

追赶不上他们的步伐

87岁的吴爷爷过年也没回家的打算:“吃完团年饭就回来。”

“以前爱喝两杯,喝高兴了爱唠叨。唠叨完了就挨个给晚辈们发压岁钱。”吴爷爷说,老伴儿还在的时候也总说他,不要说教,年轻人不爱听。这两年过春节,孩子们都来接他回家,不过,回家过节并没有让老人家舒心。

“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手机上去了。吃团年饭也要盯着手机,抢红包的抢红包,聊天的聊天……我发压岁钱都没他们抢红包有趣了。我耍不来手机。追赶不上他们的步伐。”爷爷感叹,自己是“话痨”,没人听他唠叨会很难受。这两年逢年过节,在家感觉比养老院孤单。“在这里,几个不回家的老哥,天南海北大家有说有笑,能说到一起,无聊的时候一起玩棋牌打发时间。还舒心点。”

闻不得烟味儿

回家已经不习惯了

今年80岁的李爷爷家不远,子女就在主城,他也不打算回家团年。

“年轻人都喜欢吃麻辣,饭也吃得硬,也喜欢晚睡晚起,口味、作息不一样,回家已经不习惯了。”吃得清淡,饭吃得耙软,这些其实都不是事儿,很好解决。最让李爷爷崩溃的是一屋子的烟味儿。

“我有肺气肿,闻不得。但家里来客人,抽烟难免的,大儿家还买的有机麻。重庆人不打麻将过不得,我晓得,打麻将自带烟瘾,半天不到整个屋子都是烟雾缭绕,呛得很,我跑到阳台都能闻到。”李爷爷很欣慰的是,孙女很心疼他,每次看到爷爷躲到阳台咳嗽,都要去把大家抽烟的烟头挨个灭了,再温馨提示一遍。不过,有时候是无意识的,大家看到老爷子没在客厅的时候,烟又抽起来了。

“不能让他们总来将就我,大家玩得不尽兴,我也难受。”李爷爷最后跟孩子们商量好了,春节不回家过。“我让他们春节要是天气好就一家人来看我,来歌乐山走走,爬爬山,呼吸下新鲜空气,总比打牌好。”

这位婆婆逢人就介绍

这是我南昌大学的幺儿

张婆婆的幺儿子在南昌大学当老师,春节前特意从南昌开车回重庆,接母亲到亲友家过年。

“这是我南昌大学的幺儿,教授……”春节前夕,福利院张婆婆迎来了幺儿陈宗渝,碰到熟人,她总是自豪的介绍起儿子。

陈宗渝还有个哥哥在重庆,从南昌回到家,他第一时间上山接母亲,一道回哥哥那里团聚。他一直拉着母亲的手,从楼上走到楼下,直到母亲上车。

“耍多久回来?”福利院姐妹们问她。

“暂时定不到。”张婆婆乐开了花,虽年过90,那高兴劲儿,仍像个孩子。

陪伴是对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的皱纹,经不起长年累月的思念

等待亲人来接的老人们。

曾以为,回家团聚,见父母、见长辈可以来日方长,所以这难得的七天假期,不少人选择远走他乡,尽享旅途时光。但其实,这一年一次的团聚机会,见一次,少一次。

陪伴才是对父母最长情的告白,他们的皱纹,经不起长年累月的思念。

家近在迟尺,他们不愿回家。采访中,老人们给出更多的理由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多添一副碗筷,多铺张床,多烧两个清淡菜的事儿……在父母眼里,见外起来,总觉这也是“麻烦”。

不回家的老人,聚在一起打麻将。

“这两年,这种现象还是很普遍,也并不奇怪。”重庆市第三福利院的院长唐培灵告诉记者,老人们喜欢安静,饮食清淡,福利院24小时地暖,温度适宜,不冷不热,老人们已经习惯把这里当家,突然回家过年,无论是饮食还是作息,多数老人身体上会有些不适应。

“老人们为儿女操劳一辈子,即便是一年只有一次,他们也不愿给孩子们添麻烦。如果老人不愿回家过年,做子女的也要理解他们。他们年龄大了,跟不上节奏。但我们年轻人可以去将就他们一次,过年也可以到这里来看他们,不仅春节,其他节日、平时,都常来看看。”唐培灵说,老人不在乎吃什么,也不在乎钱多钱少,有人来看看,听他们唠叨几句,他们就会很开心。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文 首席记者 冉文 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