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唱歌跑调是一种病,能治吗?
10-06 08:20:49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唱歌跑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1.jpg

大概就是,他们口中唱出来的每首歌都是原创,每次听他们唱歌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听别人唱歌要钱,可是听他们唱歌简直要命。

实际上,唱歌跑调的人不在少数。连卡通片《名侦探柯南》里,几近完美的小男神,唱歌就老不在调上。

在很多人心中,唱歌跑调只是个小缺点,不碍事儿。但却有人提出,这是一种病,是大脑回路缺陷造成。甚至传说,唱歌跑调的人多半还有路痴、沟通差、整理无能等“并发症”。

早在1878年,英国科普作家格兰特·艾伦就描述了失歌症者。2002年,第一篇研究失歌症的论文正式发表,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伊莎贝拉·珀利兹。

近年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对失歌症进行了新研究。研究表明,有4%的人患有这种唱歌不着调的毛病。研究称,这些人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他们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且自己意识不到,以为唱得还不错。而且,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而当他们唱出这些不在调上的歌曲时,虽然大多数人唯恐避之不及,但他们却不觉得难听。

唱歌跑调真是一种病吗?

那得看你是什么样的情况。一般来讲,唱歌跑调存在两种可能:

2.jpg

先天遗传因素

有的人,是先天性对音调精细识别失敏,也即生下来唱歌就会跑调。这种情况,被称为“失歌症”或“先天性失乐症”,这的确是一种病。

失歌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有科学家怀疑,患此症的人,可能是因为先天性大脑发育不良,或者哪根神经受损,致使听力障碍,出现唱歌跑调的现象,失了唱歌的能力。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爱民王爱民说,根据国外相关专家的研究显示,音域受先天和后天的共同影响,除了唱歌者先天的条件以外,后天环境的熏陶可以改变,慢性喉炎、声带息肉等器官性的病变,会引起声音嘶哑,从而影响音域,但失歌症和器官的构造没有关联,可能跟大脑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失歌症可能是与大脑左侧额叶的发育有关。”王爱民解释说,一般来说,习惯使用右手的人,语言功能区在左半脑,以额叶为主。额叶在大脑靠额头的位置,占大脑表面的三分之一,主要跟语言、运动、精神活动有关系。左半脑额叶区的运动性语言中枢,管理语言、性格、判断力、注意力、书写等功能。而运动性语言中枢,就是指把情感表达清楚,而唱歌就是一种把声音模仿出来的表达,所以按照国外专家的研究推断,失歌症与大脑左侧额叶的发育有关。

“相比唱歌正常的人,不少唱歌总跑调的人似乎更喜欢表现,这也使得失歌症症状更为明显。”王爱民建议,想要缓解失歌症,唱歌总跑调的人应该改变喜欢表现的习惯,可以试着将自己唱的歌录下来,对比一下原唱或别人的正确唱法。另外,建议失歌症患者平日多听一些高品质的歌曲,分清各音符之间音高的差异,改善唱歌跑调的状况。

3.jpg

后天环境因素

当然,后天的一些脑部疾病比如炎症、外伤、肿瘤等,同样可能会导致失歌症。患了失歌症的人,同一首歌的旋律听个上千遍,对他们而言都还是一首新歌。更关键的是他们跑调了还不自知,遭殃的只是围观群众而已。并且,无论后天如何努力训练,只可能会有所改善,但解决不了跑调的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些人具备一定的音乐认知能力,可以辨音高、识曲调、哼曲子,只是后天缺乏训练导致刚开始唱的时候会跑调。

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可能让会唱歌的人也跑调。比如歌手状态不佳、声音控制出问题、现场返听不好等,都可能让专业歌手的演唱会变成“车祸现场”。

这些情况不属于真正的唱歌跑调,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的声乐训练,提高唱歌技巧,来改变跑调的现状。

王爱民提醒,属于先天遗传的失歌症,目前难以控制,但早期发育等原因引起的失歌症却可以尽量避免。如发现1岁内的孩子听力器官发育不完全,不能耐受过强的声音刺激,且辨音能力比较弱,父母可以多向孩子轻声说话、哼唱或让孩子听一些轻柔的音符声,促进孩子听觉功能发育,每次不超过10分钟。此外,建议男孩12到15岁、女孩11到14岁变声期过后,进行成人的音律训练。

4.jpg

(来源:中华网、长沙晚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