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之后,这个数据也值得关注:“61、21……”
08-20 21:26:50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号

央视新闻微信公号消息,今年8月15日,是日本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被日本法院驳回赔偿和道歉诉求的第10个年头。而在两天前,8月13日,日本放送协会播出一部名为《“731”部队的真相》纪录片,首次公开12名日本战犯,承认细菌战罪行的录音。

关东军军医部长:要说秘密中的秘密,就是实施了以细菌战为攻击(手段)的研究,还有实施人体实验,这两件事。

“731部队”军官 川岛清:鼠疫杆菌主要以鼠疫跳蚤的形式使用。其它细菌则被直接散布到水源、水井或储水池等场所。

细菌战亲历者:家人接连死于日军细菌武器

在千里之外的湖南常德,当年参加诉讼的61位细菌战亲历者,如今只剩21人在世

对于湖南省常德市,86岁的张礼忠老人来说,1941年11月4日,是永生难忘的日子。76年前的这天凌晨,常德如往常一般,响起防空警报。但令人疑惑的是,这次日军飞机没有进行轰炸,只是低空盘旋三圈,投下大量粮食、棉花、布条和纸屑。这些东西落在路上、城墙上、屋檐上,随处可见。当天早晨,他不到4岁的两个弟弟,出门玩耍,回来没多久就开始发烧、口干、浑身红肿,半天后,不治身亡。

湖南常德细菌战亲历者 张礼忠:

我记得一清二楚,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那时候,亲人死了6个,加上1个丫头,1个佣人,就死了8个人。1941年发生鼠疫以后,常德就设了火葬炉,尸体就要烧。但土葬是几千年的习俗,两个弟弟先后死了,父亲把尸体抢去,不敢哭,怕保长听到,到半夜时候,就拿两个箩筐,一头装一个,伪装成睡着的两个孩子,随着跑防空警报的人群混出城,最后把他们埋在小西门外,乱葬岗那里。

△张礼忠1938年的一张全家福

同样遭遇的,还有生活在常德市十多公里外农村的徐万智。

徐万智:

父亲去世以后,我家里就接二连三有人死亡。我叔叔的儿子比我大一岁,就染病了,也是一样的病症,和我父亲是一样的,也就死了。堂哥刚去世,我的奶奶得病死了,没几天,我的姑姑也死了。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张礼忠和徐万智,一直以为,是因为常德闹了鼠疫,导致自己家破人亡。1996年,日本反战人士来到湖南常德,调查细菌战受害者情况。徐万智等人,终于弄清楚1941年的那个早晨,日军投下的棉花、粮食里,包裹了36公斤携带鼠疫病毒的跳蚤。当年已经54岁的张礼忠才明白,自己家人是死于日军的细菌武器。

细菌战亲历者搜集证据 向日本政府提出诉讼

其实张礼忠父亲很早以前就已经注意到了日本投放细菌武器的暴行,只不过由于知识水平限制,父亲的防御手段,对会移动的“细菌武器”,几乎无效。因为即便不去触碰,跳蚤也会携带鼠疫病毒四处乱跳,找上门来。

为给逝去的家人讨回公道,张礼忠、徐万智加入常德细菌战受害者组织,从1996开始的3年多时间里,探访常德周边的县、乡、村,搜集当年细菌战证据,准备向日本政府提出诉讼。

最终,这些细菌战亲历者共搜集到15000多位受害者信息,资料齐全,能够作为法律证据提交给日本法庭的,为7643人,这也成为学界、政府等认定的常德细菌战伤亡情况的权威数字。

尽管中国细菌战受害者维权被判败诉,但日本法院在判决中写明,常德细菌战亲历者“提供的一切证据为事实,承认日军在侵华战争使用细菌武器”。

终审败诉 成立细菌战受害者协会 有点撑不下去” 了

2010年,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赴日起诉终审败诉。但在他们看来,败诉并不是终点,他们决定,成立受害者协会,继续督促日本政府正视罪行。

7年过去,有40人因为年事渐高,离开人世。仍然在世的,也有不少人患上中风、反应迟钝等老年病。只剩下几位身体还算硬朗的老人和一名四十多岁的公益律师,仍在坚持。

常德市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协会骨干成员

因为缺少经费,他们只能在居民区里办公。但使他们最头痛的是,当地的年轻人,对接棒这份工作,并没多大兴趣。受害者协会有点“撑不下去”了。

常德细菌战受害者协会 会长 高锋:

这段历史没有很真实、深刻地展示出来,我们教科书里也仅仅提到细菌战,没有一些细节,这次细菌战的调查和诉讼完全是凭中国和日本民间的力量促成的。如果我们中国不铭记这段历史,很有可能中国还会成为受害者。避免这些悲剧,我们有义务把这些事情说出来。

抢救即将逝去的历史 更好地珍惜、维护和平

爆发于86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因为时间久远,许多当事人已经不在了,幸存的见证者人数,情况较好的,有两位数,堪忧的,只是个位数。这里面既包括细菌战受害者,还有慰安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抗战老兵等等。

由于时间紧迫,这些年,“抢救即将逝去的历史”,这种呼声愈发强烈。也很幸运,我们一直能看到有人在努力前行。

铭记历史,当然不是为了仇恨,而是更好地珍惜、维护现有的和平,同时,也是对那场战争中逝去的无辜生命的告慰。

(原标题:《二十二》之后,这个数据也值得关注:“61、21……”)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