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消息,过年回家,回家过年——这是多年以来传统的过年方式,然而总有一些“异乡人”选择在北京过年,“反向春运”也带来了到城里过年的老人,城乡一体化渐渐改变了人们的行程,在大城市里为了梦想打拼的人们面对传统的过年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快递员小黎:春节收入还不错
大年初一傍晚6点,快递员小黎还在天通苑的小区里给客户打电话,车里还有几件需要送达的快件。今年他和快递站点里另外5名小伙伴选择留在北京工作。“工资三倍”,小黎对于收入还满意。他是四川人,如果选择回家过年,路上来回4天,只能在家里待上3天,“时间太紧张”。好在妻子和8个月大的孩子都在北京,所以全家人选择留在京城过年。父母在老家,几个姐姐过年回家看望老人,不用太担心。
小黎在小区里准备给客户送快件。新京报记者 张牵 摄
谈到工作,小黎忍不住叹息,这个小区没电梯要爬楼,这也还好,但是春节前快件太多,他好不容易爬楼到客户门口,敲门不开,电话不接,等送到下一个小区时客户来电话了要求赶紧送货,“不然就投诉”。“大部分客户都很好,理解我们的辛苦。希望以后少遇到这样不讲理的客户。”小黎说。
果蔬店主大李:和房东一起过年
和小黎一样留在京城过年的还有在三里河社区开果蔬店的大李。“在北京过年挺好的,上大学的儿子也来了,我们一家人和房东一起过年。”大李提起儿子就笑得合不拢嘴。大李今年46岁,20几岁从四川来京城打拼,一直做果蔬行业,对于哪里产的菜好哪里产的果甜如数家珍,“这种青菜叫‘上海青’开锅就烂,橘子秋天卖湖北的冬天卖广东的,草莓是本地的甜……”大李对北京有感情,“我是一个人来的北京,在这里结婚,老婆也是四川的,她和我一起开店,后来又有了儿子,儿子是在北京长大的,直到小学五年级才回老家上学。老婆也回家陪读去了。”
大李的果蔬小店。新京报记者 张牵 摄
去年大李儿子考上了四川一所大学,老婆又回京一起开店。老家年迈的父母有哥哥照看,大李这一年起早贪黑只能过年休息两天,让他开心的是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儿子知道我们辛苦,从不乱花钱。他放寒假来京打工,在超市工作。这一年我们挣点钱够吃够喝够给儿子交学费。房东对我们很好,不涨房租,我们一家人在北京团聚,和房东一起吃年夜饭。”
外乡人老李:明年还要来北京
今年春节五环内禁放,少了很多鞭炮声,这让来北京过年的老李感觉到很清静,“在北京过年多好,一家人聚在一起,没人打扰很舒服。”老李75岁了,今年来京城的儿子家过年。老李家在山东农村,老家的风俗是初一拜年,当天村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很多平时在外打工不见踪影的年轻人抱着孩子上门拜年,“老家的习俗是见面给小孩压岁钱,一个小孩至少给包100元的红包,一天要发几十个红包,这些人问声好就走,我们老两口赶着接待连坐下的时间都没有,真是闹心。”
老李和老伴在北京儿子家中包饺子。新京报记者 张牵 摄
今年老李老两口来北京“躲清静”,感觉不错,“明年还来”,老李已经想着下一年的安排了。“明年咱们去南方暖和的地方过年也挺好。”儿子和老伴想得更远。
原标题:京城过年的“异乡人”:在大城市过年挺好的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