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2019年2月2日,河南商丘市民李先生的父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做了肝移植手术。目前,其父亲仍处于重度昏迷状态。
6月上旬,李先生告诉澎湃新闻,父亲治疗已花费130多万,他们发现医院存在乱收费等问题。
6月14日,对李先生举报的“同样的人工鼻不同科室收费不同、每天收取褥疮护理费护士却没做、莫名多扣4000元投诉后被退回、营养液竟然一天输46小时”等问题,郑大一附院医患办相关负责人丁珂告诉澎湃新闻,经调查,不存在乱收费,有时候计费会出错,但一日清单就是一种纠错机制。
对肝移植手术时胆囊已被切除,四次CT报告单却显示有胆囊,丁珂称是小错误。
6月14日,二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物价部门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对李先生举报的乱收费问题,他们5月中旬已经受理,下周将进行调解;若医院乱收费,调解不代表不处罚。
李先生还告诉澎湃新闻,他已向河南省卫健委、郑州大学纪委等部门举报,尚未收到回复。
李先生的父亲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摄
被莫名多扣4000元,一天输营养液46小时
郑大一附院患者一日清单显示,3月5日,李先生的父亲在呼吸科ICU使用“复合式人工鼻/过滤器”1个,每个80.32元,该医疗器材编号“0909243”;4月9日,在肝移植科使用“一次性过滤器”1个,每个101.86元,该医疗器材编号“0000518”。
李先生介绍,因为堵痰,父亲被切喉管,差不多一到两天就要用一个人工鼻。从呼吸科ICU转到肝移植科后,他们发现,虽然编号不一样,但实际一模一样的人工鼻,价钱贵了20元。为进行核实和省钱,4月14日,他们专门跑到呼吸科ICU要了4个人工鼻,和肝移植科的人工鼻进行对比。
一日清单显示,4月14日,李先生的父亲在肝移植科使用了4个80.32元的“复合式人工鼻/过滤器”。
李先生提供的两种人工鼻的产品标签说明,完全相同,价格却有所差别。他称,对该说法自己愿负法律责任。
李先生提供的照片显示,两种人工鼻背后粘贴的产品说明完全一样。产品名称为“一次性湿热交换器”,型号规格、注册证编号、代理人名称、生产企业,甚至生产日期都一样。
李先生还称,在他们举报后,呼吸科ICU的人工鼻也涨为100多元。
对此,6月14日,郑大一附院医患办相关负责人丁珂告诉澎湃新闻,虽然李先生说各科室使用的人工鼻是一样的,但医院有几种不一样的,“有可能有的科室用的这一种,那个科室用的另一种”。虽然价格相差不大,外形上看不出来,但肯定有区别,“确实是不同的品牌”。
澎湃新闻询问具体品牌,丁珂称了解后告知,但出门接了七八分钟电话后称,“没法给你提供”。
李先生称,父亲2月2日肝移植手术后,一日清单显示每天褥疮护理40元,但护士根本就没做,每天一两个小时翻一次身,都是家属做的,偶尔护士会搭把手。
对此,丁珂表示,经调查,护士有做褥疮护理。记者询问护理步骤,其表示具体步骤得问护士。其电话护士后告诉澎湃新闻,是按规范做的。“家属说的一面,我们落实是做了,各说各的。”
公开资料显示,褥疮护理包含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根据病情按摩受压皮肤、对出现褥疮的进行治疗和护理等。李先生说,他5月中旬向医院投诉后没多久,褥疮护理直接被停掉。
一日清单显示,5月4日,李先生的父亲被收取“常规药敏定量实验4000元(单位:项,单价:10元,数量:400)和“常规药敏定量实验400元(单位:项,单价:10元,数量:40)。李先生说,5月5日发现同样项目收费两次、其中一次竟达4000元后,他们马上做了投诉。
一日清单显示,5月5日,医院将4000元返还。
对此,丁珂表示是“(计费人员)点错了”、”你再让他回忆,他也不一定回忆得起来(怎么点错)”。
一日清单显示,李先生的父亲在3月5日、6日、9日、12日、16日,以及4月6日,肠内高营养治疗分别是24、18、18、19、20、46个小时(每小时5元)。李先生提供的与医生的通话录音显示,其父亲早上6点半、晚上6点半要服抗排异药,前后两个小时需停输营养液。也就是说,每天最多输16个小时。“超过16个小时就算了,一天能有46个小时?”李先生质疑。
4月6日,肠内高营养治疗显示为46个小时
6月14日,丁珂向澎湃新闻表示,经对李先生的举报进行调查,结论是医院没有乱收费;医院计费可能出现差错,但一日清单就是一种纠错机制。
“要是没发现呢?”李先生认为,医院轻描淡写的态度,让他难以接受。
6月14日,郑州市二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物价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5月中旬接到李先生的网上举报后,他们已受理,但李先生当时只投诉了人工鼻问题,也没提供一日清单,5月底李先生的家属才拿过来一日清单。按程序,他们将先调解。“原来说这周调解,但科室护士长在外地学习,计划下周调解。”该工作人员称,若医院乱收费,调解不代表不处罚。
李先生告诉澎湃新闻,他曾告知前述工作人员还有其他乱收费问题,后者表示调解时一块谈。
郑大一附院医患办公室
胆囊已切,连续四次CT报告却提及胆囊
李先生说,其父亲2月3日做完肝移植手术,胆囊已被切除,然而此后四次CT报告单中,还出现胆囊相关内容,甚至还诊断出“胆囊炎”。
2月4日郑大一附院CT检查报告单中,影像表现提及“胆囊壁增厚”,诊断意见提及“胆囊炎”。2月10日、2月20日、2月25日的郑大一附院CT检查报告单中,影像表现均提及“胆囊不大,壁不厚”。澎湃新闻注意到,四份报告单的报告医生、审核医生均不同。
对此,丁珂表示,这是小错误,因为报告单有一些模版。
李先生告诉澎湃新闻,5月中旬,他已将父亲在郑大一附院住院期间发现的问题向郑州大学、河南省卫健委、郑州市二七区物价部门举报,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澎湃新闻注意到,郑大一附院闹“乌龙”已不是第一次。
据澎湃新闻6月14日报道,2018年5月,患者高先生的妻子在郑大一附院疼痛科做CT检查出右侧动脉瘤,专家建议手术治疗被他和妻子拒绝。2019年4月,他带妻子复查,在神经外科二门做CT,报告却显示系左侧动脉瘤。经投诉,医院确认动脉瘤长在左侧。6月14日,医院医务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该院医务处已就此事介入调查,相关调查结果出来后会通告。
澎湃新闻曾报道,2018年,郑大一附院将一名患者的右肺穿刺手术做成左肺后,患者家人提出十万元的赔偿要求。事情发生后,医院对涉事医生停职。
郑大一附院有“亚洲第一医院”之称。官网资料显示,该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在中国医院综合指数科研实力排行中居全国第10位;在中国医院自然指数排行中居全国第16位。
原标题:一天算46小时、胆囊已切查出胆囊炎?郑大一附院:有时会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