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联播微信公号消息,最近,全国刮起一股安装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热潮,在银行网点、在收费路口、在微信朋友圈……营销花样迭出,无不是为了“多抢三五个”。
ETC,有车一族比较熟悉,就是在汽车挡风玻璃内侧安装一个车载设备,过收费站ETC车道时自动扣费,银行结算处理,方便快捷,能大大节省时间。
其实,几年前就有ETC了,不过普及率不高。今年突然变成“网红”,离不开政策的红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赢得一片掌声,是便民惠民的好政策。
这个ETC市场有多大呢?交通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ETC用户已达到1.07亿,预计年底将突破1.8亿。还有7000多万的安装量,前景诱人!更为重要的是,车主用户是较为优质的客户,ETC使用粘性强、频次高,发了多少个ETC背后,其实是发了多少张银行卡。
令人好奇的是,银行现在是补贴用户,做着看似亏本的买卖。一台设备200元左右,赠送几十元不等的通行费,还有制卡成本、运费、人工和管理费用。发得越多,亏得越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其实做的是一门大生意。互联时代,抢占的就是入口,就是份额。ETC设备及绑定的银行卡,富有“场景+金融”的想象空间。车主不仅要缴纳高速费,还有保险费、保养费、加油费;ETC支付不仅仅是停车付费,还有场景支付、消费金融。
盯上这块大蛋糕的还有移动支付巨头。银行在二维码支付入口输给了支付宝和微信,现在支付巨头们在ETC领域也下了重注,市场竞争定当激烈无比。在同质化的设备和支付面前,要杀出重围,就需要提升服务了。为什么移动支付这么受欢迎?场景多,体验好,附加值高。反观银行和商家,在“一锤子买卖”之后,服务也就变味了。
服务在哪里呢?有银行对客户声称“不办就不批贷款”、“要办信用卡”、“要冻结一笔保证金”……车主则反映“发货慢、拒绝退款”、“自动开通扣款”、“有违约金”……呵,本来多方受益的一件事,弄的是霸王条款,“嘴上是方便群众,心里都是生意勾当”。
再看,高速收费站的服务和管理上来了吗?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收费站人工缴费的过道三四条,但ETC过道只有一个,走ETC通道比人工的还堵。还有的问题是,个别未安装ETC的车主误走ETC通道,现场处理不及时,管理缺位,造成了人为拥堵。所以,不停车缴费,并不是不要人管理了。
安全性如何呢?ETC安装中,银行搜集了海量车主的身份信息、手机号、车辆信息。信息维护不好,就会泄露、贩卖,流入非法份子手里面。一个广为诟病的事实是,有些银行的电话营销,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反复拨打,对很多人的工作和休息造成了严重的骚扰。“你的账单要分期吗?”“推荐一款高收益理财”“保险需要吗?”“送你一份纪念品”……谁能保证捆绑了银行卡的ETC办理车主,不会面临以上问题的骚扰。
另外,巨量的采购需求下,ETC制造商加码加量生产,硬件设备质量如何保证?更何况现有的ETC安全水平和生产资质是否具备?
问题的背后,是银行业绩压力、生意思维,是管理部门缺乏服务观念、政绩驱动。先用“仨瓜俩枣”“注册即送礼”把用户吸引过来,再想尽办法“薅羊毛”。用过去卖理财的旧思维,走信息互联时代的新路,哪有不崴脚的道理。
所以,国家政策给力,各方管理服务也要到位。好的服务,生意才能做大做久。
原标题:央视网评丨“ETC大战”,到底是服务,还是生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