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小欢喜》变大悲伤?资深教师:妈妈的情绪对一个家庭太重要了!
08-22 09:00:25 来源: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消息,最近,电视剧《小欢喜》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剧讲述了三组家庭的高三一年中的鸡飞狗跳,网友们纷纷直呼:太真实了!

剧中乔家、方家、季家三组家庭,分别代表的是 “离异家庭”、“虎妈猫爸”以及“留守”式教育。三个迥然不同的家庭,演绎了中国式家长的众生相——不管什么类型的家庭,也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好坏,在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的成绩时,都有同样的焦虑。

乔家是离异家庭,妈妈宋倩为了自己的孩子,辞去重点中学金牌教师工作,对自己的学霸女儿,有太多期待,也给了女儿太大压力。

最新一集中,女儿甚至不惜跳海反抗,不少网友说《小欢喜》变大悲伤,看哭了!


方家是“虎妈猫爸”式教育,爸爸方圆在小事上总爱护着自己的儿子,而妈妈童文洁嘴上从来不饶人,和儿子斗智斗勇。

季家父母双方因为工作繁忙,几乎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季杨杨,不仅不爱学习成绩差还叛逆十足,抵触父母。

这三个家庭,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家庭教育模式,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青春期的孩子和中年的父母,心中有爱却矛盾重重,孩子和父母如何相处也许是《小欢喜》给大家的思考。

最近,不少老师也在看这部电视剧,不同的老师们也从《小欢喜》里读到了不一样的教育话题。

钱塘实验小学副校长冯琛莉:

妈妈的情绪的稳定和从容,

对一个家庭太重要了

前几天,冯校长发了一条朋友圈:

家有高考生,朋友推荐才看了这部电视剧,是的,很真实。因为我和他爹都不是学霸,所以小子的所有不完美与平凡,我们都接受。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因为,他是他自己。是的,我们这个世界从不缺少人才,而是缺少能够从容面对世界的普通人。重要的是,别落下人生一场场的小欢喜。

冯校长的儿子在杭二中读高三,她对这部电视剧很感慨:“这部电视剧我目前看到十多集,《小欢喜》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多家长的共鸣?除了高三这个群体很受关注,里面的一些场景和对话太接地气了,很多家长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冯校长说,黄磊和海清演的这个家庭,典型的“虎妈猫爸”型,这应该是让大家感触最深的。看看现在的各种家长群,在里面说话的大部分是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妈妈也普遍比爸爸强势,同时伴随的情况是,妈妈也更加容易焦虑,面对各种别人家的孩子,便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孩子的节奏。这么多年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太多的家长,幼升小、小升初,再到中考,最大的感触是,妈妈情绪的稳定和从容,对一个家庭太重要了。

“跟儿子交流,我们通常是朋友式的,我们与孩子的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之间可以寻找到平衡点,因为孩子住校,因此一家人在一起用餐的时间就显得格外宝贵了。我跟他聊文学、电影,当然也有八卦娱乐,爸爸聊经济和热点话题。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有了一段这样美好的缘分,即便是满地鸡毛,也不急着匆匆赶路,可以一起热爱,享受当下每一个在一起的日子。”

“在成绩面前,家长还是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实儿子的成绩起伏很大,有时候很好,有时候又掉下去,我比很多人都淡定。一辈子那么长,真的没必要那么焦虑。无论明年高考成绩如何,我们都随时给孩子留着一个大大的拥抱。毕竟,人生是一次长跑,高考只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一站,有追求,有梦想,不断觉醒,不慌不忙地找到更好的自己,如此便好。”

长青小学书记王琪:

如何跟高中的孩子沟通交流,

要成长的应该是家长

王老师的儿子今年上大三了,现在追着剧,再想想儿子高三那一年,非常有感触。

最近看《小欢喜》,王老师想起了自己跟儿子交流的一些事情:“我们儿子高三时,每周六中午回来,周日中午又赶回学校,交流的时间不多。我们想跟他谈谈心,有时候又不知道跟他聊什么,聊到后来总绕不过学习。孩子的成绩嘛,肯定是不稳定的,有时候是我们满意的,有时候是不满意的。有一次他没考好,我就随口问了一句:你课间有没有抓紧时间学习?没想到他连续反问我三个问题:你怎么知道我下课没在学习?你知不知道我刷了多少数学题?你知道别人在休息,我追着别人问题是什么感受?他说完眼泪就流出来了。”

“我当时愣了一下,问他为什么不跟父母交流?他说,告诉你们有什么用?徒增你们的烦恼,最后终究是要我自己面对的。”

大部分高三的孩子,就像是电视剧中的乔英子,一方面很懂事,一方面又想独立自主,脱离父母的管束。

“孩子们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认为要把所有的想法都告诉父母。有时候我们也在反省,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懂事的,长大以后突然变得难以说服。如何跟高中的孩子沟通交流,要成长的应该是家长。”

《小欢喜》里的妈妈们,也是很多大家讨论的话题。王琪说,高三一年,太考验家长了。电视剧里,刘静是很完美妈妈的形象,不过生活中像刘静这样的妈妈几乎没有,她对孩子永远都是那么耐心、不发脾气。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她后来得乳腺癌,是不是也跟平时总这么憋着有关系?高三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家长,家长自己不调节好,很容易把身心都伤了。

小学语文老师沈利红:

好小孩是被温暖大的

坏小孩是被逼出来的

沈老师是上城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大学的专业是心理学,她经常会从心理学角度写一些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阐述一些教育问题。

最近,她连续两天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是神老师”上推送了关于《小欢喜》的文章。

第一篇的题目是《好小孩是被温暖大的,坏小孩是被逼出来的》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

成绩差的孩子是怎么变成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坏孩子的?我想大概的历程是这样的:因为智力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的原因,这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学习上就掉队了,他们想要学好,但是却学不好,于是被老师和家长频频打击,认定自己是一个很差的小孩。

一个很差的小孩应该怎样?

是继续发奋努力追求看不到的目标吗?

自然不是。

这些小孩不要面子的吗?

当然要啊!

于是,不要好就成了这些小孩挽回尊严的最后一招:我就不要好,你能耐我何呢?

这些小孩从成绩不好变成了厚脸皮,最后一步一步,逐渐真的变成了那种人品有问题的人。

其实这个过程中,成人有很多次可以介入和干预的机会。比如帮助这些孩子建立人生的目标或者阶段性的小目标,让他(她)知道生活中不止有学业这一个目标,学习不好的小孩一样有出路。比如告诉这些小孩,因为成绩不够好,所以可能就是要承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这并不是自己成为坏孩子的借口,任何一个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别人是无法主宰的。比如告诉这些小孩,我可以成为你最信任的那个人,我会一如既往地给予你勇气和力量,我会支持你追寻自己的目标,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其实写到这里,我真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会接触儿童的成年人,都带着这样一种温暖和爱走近任何一个儿童,告诉他们:你有自己的特点,你是一个很好的小孩。那么,他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做一个更好的小孩。

好小孩,都是被温暖大的,而坏小孩,都是被逼出来的。

原标题:《小欢喜》变大悲伤?杭州资深教师感慨:妈妈的情绪对一个家庭太重要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