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看似平衡账,实际都在亏!“刹不住车”的村庄人情往来
02-05 15:12:5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每日电讯消息,临近春节,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村庄又热闹起来。鞭炮喧嚣中,积攒了近一年的各种宴席迅速成为农村生活的主旋律。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深入某中部省份一个村蹲点发现,礼尚往来的宴席看似一笔平衡账,实际上家家户户都在亏。难以停下的人情往来已成部分农村家庭沉重负担。

连摆四天的戏台

锣鼓震动,鞭炮冲天,在震耳欲聋的嘈杂中,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后的追悼宴开始了。面带戚色的后人们身着孝服,一边按捺内心的伤痛,一边招呼前来的亲友。不多时,灵堂对面公路上就散落了近百米长的鞭炮纸屑。

当晚,请来的一个民间哭丧艺人班子开唱。鞭炮、丧乐、哭唱,从天刚擦黑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要是把子女们唱感动了或是听着顺耳,就得给钱。”一位村民说,艺人班子会根据雇主的家境按两种方式收钱,家境较好就根据子女论人收钱,如果家境一般就按照班子人数每人一晚200元左右实行包干。这位村民说:“最少唱4个晚上,一共至少给4000元。如果是家庭条件好论人给钱,把大儿子一次唱哭了可能就给上千元。”

记者蹲点的村庄曾是一个山区深度贫困村,耕地有限,土壤浅薄,勤劳的村民们只能从土地里刨出稀薄的收入。这些年通过精准帮扶,全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然而,由于扶贫产业起步不久,村子里近半青壮年劳动力仍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的婚宴比往年少了很多,而且从简办理。但这一天,尽管下着雨,一大清早就有两个婚车车队从村部门口经过。站在村口的群众对此已屡见不鲜。一位村民说,平时办婚宴人都聚不齐,人情钱也就收不了多少,“就赶在过年前都回乡了,抓紧时间把宴席办了”。

看似平衡账,咋算都吃亏

在许多村民心中,大小宴席的人情往来似乎是一笔平衡账——这次送出去的礼金,下次就会如数还回来。但当他们仔细盘算起来,却是一个咋算都吃亏的局面。

64岁的村民老宋每年的人情礼金开支都在一万元以上,上次家里操办宴席还是儿子2015年买房,一共收了不到3万元礼金。但是这几年他参加各类宴席,已陆续支出礼金接近6万元。老宋说:“年年在支出,费用越来越高。总体算下来,实际上是亏了,而且亏得远了。”

不仅是参加宴席的人发现自己在亏钱,连举办宴席的人也发现,多年下来其实是“赔了本”。另一位村民算了一笔账,去年孙子结婚办了一次酒席,一共摆了18桌,每桌支付给酒店630元,额外还买了60多条单价230元的香烟用于招待。村民宋先力回忆,上一次举办宴席是10年前,每桌花费只有150元。他发现,这两次宴席刨除烟酒开支和给酒店的费用,其实并没有剩下多少,更何况10年间已按照每年大约五六千元的礼金总额在往外掏钱。

在看似可以迅速攥在手里一大笔钱的诱惑下,部分人将举办宴席当作敛财的手段。有村干部向记者透露,这几年出现了谎称在县城买房而举办宴席的情况,其实亲朋好友都知道宴席召集人并没有买房,只是打着买房的幌子收礼金,但众人不好意思说破。于是,“宴席照常举行,礼金照常收取”。

办宴席收礼金的习俗如同紧紧咬合的齿轮一般,有礼金来就得有礼金出去,反之亦然。在很多村民潜意识中,以欠礼金为外在表现的“欠人情”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于是,这种“礼尚往来”就变成了刹不住的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传统礼仪亟待清新文明

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尽管表达了对这种人情往来导致负担的不满,却也都认为举办宴席发挥了拉近距离、加深了解、调解纠纷的润滑乡间感情的作用。但他们也发现,当下大办宴席客观上已造成污染环境、浪费粮食等负面效果,期待能将传统礼仪变得更加清新文明。

每次村中举办宴席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已成村民们不得不忍受的噪声污染,尤其是彻夜燃放的鞭炮几乎让附近群众一夜无眠。待到宴席散去,满地纸屑又随风扬撒,变成一车车垃圾。

不仅是污染,举办宴席的浪费也很惊人。前不久村里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将宴席过后的餐厨垃圾倾倒在公路上。一名村干部前去处理时看到,没有吃完的肉菜掩住了半边公路。“办宴席时,一般不会将吃剩的菜再端上桌,没吃完就倒进泔水桶,然后一并处理了。看着十分心疼!”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这个村按照“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的要求,今年已经减少了很多宴席。但村民们明白,很多名目的宴席只是推迟而已,“该来的还是会来”。一些村民也呼吁,希望借助外力终止这种紧紧“咬合”的“循环宴”。

部分村干部认为,目前对红白喜事约束力较大的是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自律和他律结合,让大家尽可能地依照约定行事。不过,这一约定难以发挥强制作用,关键在于缺乏违约后具有可行性的惩戒举措。此外,一些村民希望能够形成代替操办宴席和礼金往来的方式,既保住相互祝福和帮助的传统,又能减少大家的思想和经济负担。

“更大的希望还是在年轻人身上。”一位资历较老的村干部说,“只有通过年轻人以身作则或是劝阻老年人减少举办宴席,才能从长远上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起来。”

原标题:看似平衡账,实际都在亏!“刹不住车”的村庄人情往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