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消息,20年过去了,美军和北约部队,终于要离开阿富汗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了。这场被冠以“最漫长”之名的战争,在历史上究竟留下了些什么?
2021年4月29日,北约官员证实,北约已正式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伴随美军和北约军队的离开,阿富汗的国家前途引发国际社会担忧。目前仍盘踞在阿富汗多地的塔利班武装,会不会卷土重来? 这个在硝烟和苦难中挣扎的国度,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跟随美国,北约开始撤军
目前,共有36个北约成员国的9592名士兵驻扎在阿富汗,其中美国士兵最多,达2500名人。
北约咋突然就撤了?此事并非偶然,而是随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力部署调整同步展开。
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将于2021年9月11日前撤回所有驻阿美军,结束这场“美国最漫长的战争”。
当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计划在5月1日前随美国一起撤军,整个过程将持续数月。
在4月29日北约宣布开始撤离后,一名北约官员强调,撤军将按照北约盟国所同意的、“有序、协调且审慎的进程”展开。但同时,盘踞在阿富汗农村地区的塔利班武装,成为压在美、阿两国心头的一块大石。
撤军后如现权力真空,塔利班或趁势坐大
虽然阿富汗政府军看似已经在美军的扶持下“站稳脚跟”,但其力量却仅限于城市和大型城镇,而在广袤农村地区的塔利班武装,一直在巩固发展自己的势力。
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英国智库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研究员雷诺兹的分析称,目前控制着阿富汗大部分地区的是塔利班武装,而政府军仅控制的地区,仅占阿富汗的32%。
雷诺兹认为,在美国和北约从阿富汗撤军后,继续向阿政府军提供物质支持,并不能保证其长期“生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北约离开后,阿政府军赖以生存的一个关键因素——北约的空中支持将被削弱。由于没有北约地面人员支持,其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对于阿富汗的前景,雷诺兹难掩悲观。他认为,美国和北约撤军后,塔利班会逐步从对手那里取得更大控制权。他担忧,一旦塔利班在阿富汗“掌权”,基地组织和其他组织会重新在那里建立行动基地。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军事专家弗罗洛夫也认为,美国和北约部队离开后,“阿富汗军队和特工部门将在塔利班的压力下崩溃。特别是在没有美国航空队支持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两年内,该地区可能会出现权力真空。”
近20年的漫长战争,美军打了个“寂寞”?
多名专家的担忧,无不指向同一个问题:阿富汗是否会回到战前的“塔利班时代”?
而当初美国之所以选择入侵阿富汗,正是因为“9·11”恐怖袭击让美国“颜面全无”后,美国强烈希望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进行报复。
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明确指出,当时主政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拒绝交出“基地”组织主要头目,所以他打算将“基地”组织头目绳之以法,还誓言称:“塔利班将为此付出代价。”
如果塔利班这次趁机卷土重来了,那美国和北约部队近20年的“打打杀杀”,以大量平民生命和巨额军费为高昂代价,到底图啥?难道这场“最漫长的战争”,到头来竟然只是打了个“寂寞”?
人道主义灾难触目惊心,谁吞苦果?
美国波士顿大学发起的“战争代价”项目统计,自2001年以来,阿富汗战争已造成约24.1万人死亡,其中平民有7.1万多人。
目前,即便在首都喀布尔,爆炸和恐袭也如同家常便饭,当地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
事实上,分析指出,吞下这场战争恶果的,还有美国和北约自己。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20年来,超过2300名美军士兵、450多名英军士兵和数百名其他国家军队士兵丧生,此外,还有超过2万人因战事伤残,大量家庭在战争中支离破碎。
历经四任美国总统的漫长战争,即将画上句号。但一切与美好无关。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场令人触目惊心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一切,又该向谁诉?
阿富汗战争20年时间线
2001年10月7日:美英发动阿富汗战争;同年12月:40多个北约国家部队参战。
2001年底:塔利班政府被推翻。
2003年5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结束在阿富汗的主要作战行动。
塔利班政权被击溃之后,美国和北约试图在阿富汗建立亲西方政府。在此过程中,塔利班借机逐渐“复活”。
2010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为应对塔利班的威胁,开始向阿富汗增兵。驻阿美军人数在这一时期达到约10万人。
2011年5月:美军击毙“9·11”恐袭策划头目本·拉登;同年6月:驻阿美军人数开始减少。
2014年12月31日,奥巴马宣布,结束美军在阿富汗的主要作战行动。美军开始逐步撤离。
2020年2月:时任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签署了一项协议,宣布美军在2021年5月1日之前,将全部撤离。不过,撤军时间后来被延长。
2021年4月:美国新一任总统拜登上台后,宣布美军将在这一年的9月11日前,全部撤离阿富汗。
原标题:撤军开始:近20年的漫长战争,美军打了个“寂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